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组、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预处理+休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股动脉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在体观察给予3 μg/kg去甲肾上腺素(NE)升高血压的幅度;离体测定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休克模型完成后即刻静脉给NE,休克组血压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回输血1 h后再次静脉给NE,休克组血压显著低于3-AB预处理+休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和P<0.01).假手术对照组最大收缩张力[(0.367 1±0.221 3)g/mm]>3-AB预处理+休克组C(0.286 4±0.153 2)g/mm]>休克组C(0.185 6±0.11 3)g/mm,P<0.05或P<0.01];与休克组比较,3-AB预处理+休克组量一效曲线左移,在NE终浓度为10-7、10-6和10-5 mol/L时其收缩力显著增加(P均<0.05).3组间血浆NO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AB预处理+休克组血浆和肠系膜上动脉组织匀浆中NO含量虽较休克组稍有降低,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RP参与了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女性冠心病的症状、病理生理、治疗、临床预后,积累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入选冠心病患者970例,男性674例(69.48%),女性296例(30.51%),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反应、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LVEF和血脂水平较高,Cr和Hb水平较低(P<0.01).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于女性.结论 女性冠心病发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发病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对早期防治AMI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