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做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阅读是有限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价值情感、提升语文素养、拓宽知识十分有益。以初中语文为背景,从名著阅读的意义以及阅读实践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名著阅读具体实践:提升阅读兴趣、注重阅读价值导向、加强阅读方法应用以及必要的阅读反馈等,为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字作品,通过阅读名著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名著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首先,名著通常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往往以经典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表达来传递一定的价值观,对学生培养健康的心智、塑造向上的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其次,名著往往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巧妙的文学结构,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字驾驭能力,促进写作表达水平的提高,对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再次,名著还能传递给学生历史的厚重、異域文化的差异、审美的多元化以及思想的火花,是相对有限课堂文化的有益延伸,带给学生知识的无限拓展以及视野的不断宽阔。因此,做好名著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学科要求,也是学生不断提升文学涵养,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实践。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做法
   1.名著阅读应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著阅读同样如此。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以及价值观念,但仍不够成熟,因此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严格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难度适宜、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积极性。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主人公汤姆索亚(Tom Sawyer)顽皮、捣蛋、好玩的个性特点与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汤姆的冒险精神、足智多谋也是初中生所推崇的,因此,诸如此类的名著阅读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展开。
   2.注重把握名著价值观
   价值观蕴含于名著文字背后,是名著久经历史考验的根本,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阅读毫无意义,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其价值观的把握。以我国古典文学《水浒传》为例,在生动刻画宋徽宗年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同时,学生能否体会到市井百姓的无奈,能否产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共鸣,则是阅读名著所应达到的价值培养。要想深刻体会名著的价值取向,学生则应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文章主旨思想的提炼,厘清文章的行文结构,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加强阅读方法的应用
   正如上文所述,必要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名著作品长短不一,有的洋洋数万字、有的短小精悍,在阅读不同类型名著的时候,教师应根据作品的长短、内容结构特点,进行适度精读和泛读,做到取舍有度,通常中长篇小说类的名著,建议泛读,掌握必要的故事梗概即可,而相对短小的短篇作品,如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适当精读;其次,建议教师列出阅读清单供学生选择阅读,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文学作品偏好不尽相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再次,注重语文阅读技能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开展阅读作业时,应大致观察作品的行文结构,文章脉络,再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一些有趣的表述、精美的词句,可进行摘抄、批注,从而达到积累的效果。
   4.必要的阅读反馈
   名著阅读完成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想,为了提高学生总结技巧,教师可通过读后感或者交流的形式予以阅读反馈。读后感与日常语文作文的形式相类似,以学生自身感受为主,对特定的文学人物、故事情节予以表述,概述作品带给学生思想的冲击和体会;而交流的形式相对简单,更多以发言的方式为主,不同学生对阅读后的作品进行交流,形成各自观点和思维碰撞,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适度讲评,从而形成有益阅读反馈。当然阅读反馈不应成为学生阅读负担,在反馈形式、反馈角度上应适度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总结和讲述。
   另外,近年来诞生一些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恢宏的科幻作品《三体》、诙谐幽默的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虽不能称为名著,但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学可读性,教师在作品选择上应不拘泥于名著,提倡广泛阅读。
   三、小结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堂的有益延伸,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欣赏水平、价值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实践,应从阅读兴趣、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应用以及阅读反馈进行多角度实施,不仅服务于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注重学生知识涵养扩展以及价值情感培养,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戈,洪东萍.“支架式”名著阅读教学初探: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课程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9(26):19-22.
   [2]赵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差异教学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6):96-97.
   [3]闫丹.期待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
其他文献
英语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把握好教材上的知识点,也要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的一个重点课题,培养学生的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在不断的改革更新,新鲜的事物随之应运而生。所谓的科普活动是主要用于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将深奥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便于人們认识和解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科学知识得到传承,并得到人们的喜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技术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媒体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宣传工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引导各地政府对绩效评估的探索和实践,更多的政府及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县级以上的政府绩效评估,乡镇政府的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高职教育理念、课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办学经验,使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
摘要:师教之无“方”,学生自然写不得“法”。结果学生不是偷梁换柱的抄作文书,就是胡编乱造的写“天书”。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生写作能力极差、语文教学落后,甚至导致我们国家作家缺乏,文学创作低落的局面。  关键词:立意模仿;结构模仿;语言模仿;作文教学古语有“天下之章一大仓,就看你会抄不会抄”的说法。这就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不妨在作文教学中试一试“仿”。就是让学生模仿前人的名作进行作文。语文课上学习的范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s)载体,并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了工艺参数.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