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强的探究活动更有效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课更加需要重视这一方面。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为例,提出一些提高课堂趣味性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性;探究
  2017年出版的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跟课堂的趣味性是分不开的,课堂越有趣,学生的兴趣越浓,学习就会越投入,课堂效率越高。在小学生眼中,有趣的东西都想动手玩一下,所以科学课中的探究环节就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探究活动设计得更有趣,就能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动手能力。下面将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路出故障了》一课为例,分享一些提高探究活动趣味性的方法。
  一、有趣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1.把复习变挑战,吸引全班
  导入的趣味性强,学生绝对会认为接下来的课很有趣。魔术、游戏是两种趣味性比较强而又常见的导入方式,但其实复习导入也可以很有趣。复习,对象肯定是学过的东西,小学生对学过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是如果在学过的基础上通过限时、限量等方式设置一定的难度,把复习变成一项挑战,趣味性就很强了。再通过限定挑战人数的方法,将全班的目光集中到几个同学身上,效果更佳。
  在《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中,由于之前已经有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挑战任务:限时30秒,用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两根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亮。(要求:最后装电池,当电池放进电池盒,表示组装结束,不可以再调整任何元件。)组装电路本来就简单,学生看了之后纷纷表示可以做到。此时,笔者并没有分小组进行组装,而是让全班推选最聪明或动手能力最强的同学上台挑战。把这位同学请上台后,全班的目光已经集中到这位同学身上。无论上台的学生成功与否,都能达到复习和导入的目的。同样是组装简单电路,相比直接发材料分小组组装,这样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也在导入时就将全体学生吸引到课堂中。
  2.营造轻松而又紧张的气氛,调动全班
  学生上台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开始挑战,而是先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上台的学生:要在30秒内完成挑战,你有没有信心?第二个问题问全班:大家对他有没有信心?既然是全班公认而又愿意上台的,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绝对是肯定的。然后再用课件出示30秒的倒计时,让该学生拿着各元件做好准备,听到“开始”的指令才能开始组装。
  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一定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到这是个真实的挑战,所以活动的细节一定要做好。简单的两个问题,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严肃的课堂变轻松。出示倒计时、让挑战的学生做好准备,则又让学生有一种紧张的挑战气氛。教师主导课堂,课堂的气氛全靠教师的语言。语言运用得当,课堂生动有趣。
  二、合理的调整是提高趣味性的需要
  导入时的挑战,一定要让小灯泡不能发亮,挑战失败,学生一定会思考失败原因,从而引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出示课题后,这节课一般的流程是让学生讨论故障原因,简单归纳总结,再介绍电路检测器、检查方法,并用电路检测器找出故障元件。
  在这个环节,笔者进行了新的设计:介绍了电路检测器后,暂时不介绍检测方法,先给每个小组一套组好的简单电路,对学生说: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电路,这些电路里的小灯泡全都不能发亮,都有故障,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挑战:在音乐停止前(5分钟),用电路检测器找出其中的故障元件。此时,再用视频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各个电器元件的方法。在挑战开始前再调动一下全班:第一个挑战,我们失败了,接下来的挑战,大家能完成吗?这时候再开始探究,全班非常投入。
  认识并会用电路检测器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如果出示电路检测器后,马上又让学生学习使用方法,是非常枯燥的。再加上此前讨论故障原因的环节,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所以笔者在介绍了电路检测器后,先提出第二个挑战,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想完成挑战,就要知道怎么使用电路检测器,此时再播放教学视频,学生为了完成挑战,会真正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看。笔者的设计其实很简单,把探究活动变挑战活动,本来应该先说探究方法再进行探究,调整为先出示探究内容再介绍探究方法。简单的调整不但能够赢回学生的注意,还能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保持有趣。
  三、成功的体验是趣味性的保证
  如果总是失败,再有趣的东西,学生也会讨厌,尤其是小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快乐才会觉得有趣。
  在這节课中,当学生完成探究,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元件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由于之前已经明确说出所有的电路都有故障,教师用表格出示每个组的故障所在,对学生说:这是老师在每个电路中设计的故障,找对的小组请举手。举手的,就是挑战成功的,他们会沾沾自喜,也会关注别的小组有没有完成,越少人举手他们越高兴。这不是“对答案”,只是一种总结探究的方式,满足小学生“争强斗勇”的天性,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最后,笔者还设计了挑战三:替换故障元件,使小灯泡发亮。前面已经公布了故障所在,简单地替换,学生绝对能完成。这并不是一个没用的环节,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前面用电路检测器找出故障,只是发现问题所在,更换故障元件,使小灯泡发亮,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了,才能算一次完整的探究;问题解决了,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结语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提高趣味性,需要我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每个教学活动需要怎样设计才更适合学生。另外,我们还要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知道发生学生身边的一切,才能发现学生想知道什么。将了解到的融合到课堂中,学生越有兴趣;越有趣,越快乐,越愿意学。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都离不开“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层干部作为校级领导与基层师生的枢纽,作为贯彻落实学校策略的中坚,既要正确理解和传导校级意图、策略,又要让基层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心悦诚服地接纳落实,需要变管理为服务,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工作方法和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示人。  关键词:学校中层干部;管理;服务  学校管理系统是一个闭合式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基层备课组长及班主任构成,由于角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里的大家长,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同时,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促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班主任;
【摘要】STEAM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表现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学科,内含的元素更加多元化,注重实践操作与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近几年,我市引进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一种图形化编程工具SCTRATCH课程,我们思考着:在STEAM理念下的SCTRATCH初体验课程,该如何进行?  【关键词】STEAM教育;SCTRATCH课程;趣味编程;脚本搭建  STEAM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在实现班级管理德育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历史教学以“进度”为灵魂,以“知识点”为生命,一切都为中考,而后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历史教学多年,且当班主任的我一直在反思:学究竟学到什么?教
【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现代七巧板作为一种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其次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教学方法知识基础和实践性的支持,有利于对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进行优化,并且能够对课堂改革进行有力的推进。  【关键词】现代七巧板;图形教学;有效应
【摘要】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地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像方式,让学生能直观看到知识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把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方法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研究专家
【摘要】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某些史实评价的片面武断,把有争论的“井田制”写成定论,前后内容表述矛盾。本文从激疑、存疑、教师点拨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井田制”,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培养求真、质疑的品质和敢于发问的精神,以期对类似有争议性的教材细节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井田制;历史细节;史学品质  历史新课标倡导“在
【摘要】把脉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为了让学生打好丰富而有内涵的中国底色,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段的語文教材为例,阐述笔者基于语文单元主题,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单元主题进行融合教学的。结合自身的研思实践,笔者从开展各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拓展经典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的四读法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归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单元主题  华夏文明,亘古弥远,把脉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传统文化进校园”“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评价和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对国外学前教育乃至中小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对学习故事评价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故事作为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观察与解读幼儿学习行为的方法,这种评价模式有其借鉴学习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一、“学习故
有一个颇为值得借鉴的教育事例:多湖辉是日本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大名在日本家喻户晓,但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是“母亲一言改变了我。”学生时代的多湖辉十分厌恶学校教育,老师经常批评他,他因此对老师耿耿于怀。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学习成绩属于“学困生”。他被分到学校最差的班级。那时,他整天就想着如何在学校造反。上五年级的时候,多湖辉伙同几个“劣等生”找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干了一起破坏学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