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茵陈蒿汤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寻找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此探寻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3.6g/kg茵陈蒿汤进行治疗,连续2周.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空白组、模型组与茵陈蒿汤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寻潜在的关键性生物标志物,联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找出对应的相关性代谢通路.结果 茵陈蒿汤可改善NAFLD模型大鼠代谢轨迹的偏离,同时寻找出与NAFLD模型及给予茵陈蒿汤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11个,涉及10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应用相关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四条代谢通路可能是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及烟碱和烟碱胺代谢.结论 茵陈蒿汤对NAFLD模型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具有调节作用,为进一步对茵陈蒿汤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牛大力膨大根和非膨大根的生药学差异,为牛大力根类产品的鉴别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对牛大力两种类型的根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牛大力膨大根和非膨大根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数据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状(形状、大小、断面)、组织显微结构特征上。结论牛大力两种类型的根在表型特征、组织结构以及薄层特征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牛大力药材鉴别以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效应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运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肠吸收模型,结合HPLC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