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窖泥理化因子、风味物质和细菌组成的相关性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窖泥品质是影响浓香型白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窖泥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风味物质等与窖泥的品质有关.[目的]揭示不同时空浓香型白酒窖泥理化因子、细菌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演替期(10年)和成熟期(30年)的窖泥理化因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窖泥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PacBio SMRT高通量测序分析窖泥细菌组成,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成熟期窖泥的含水量、有效磷和有效钾及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关键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演替期窖泥,乳酸和己醇等物质含量则低于演替期窖泥.演替期窖泥中丰度最高的是拟杆菌纲的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和理研菌属(Petrimonas),而成熟期窖泥中丰度最高的是梭菌纲的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和梭菌属(Clostridium).梭菌纲微生物(Caproiciproducens和 Clostridium 等)与窖泥中己酸和己酸乙酯等风味物质呈正相关,与乳酸呈负相关.窖泥理化特性对关键风味物质和梭菌纲大多数菌属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窖泥含水量、有效磷和有效钾与梭菌纲菌属呈正相关.[结论]窖泥含水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是影响窖泥中梭菌纲微生物组成和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己酸与己酸乙酯含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促进了对演替期和成熟期窖泥在菌群结构和风味物质组成演变的理解,有助于促进浓香型白酒发酵调控和窖泥改良.
其他文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的重要时期.为改革完善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有力提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以下简称上海调查总队)积极改革创新、优化调查机制,自2014年以来,坚持不懈开展行政记录大数据在住户调查中的探索研究,创新统计数据来源和生产方式,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全面展现居民收入整体和分层情况,提升调查数据质量,以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探索行政记录在居民收支调查中的创新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期刊
期刊
《微生物学教程》获“首届全国教材奖”(二等奖)的消息后,为响应学院领导提出的总结、交流等要求,特撰写了本文.作者以“愿终生能炼成一个称职的微生物学教师”为指导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编写了较多的文章和书籍,其中的代表作当属《微生物学教程》.该书至今已出了 4版,被300余所高等院校选作教材,总印数超百万册.主要特色为:一人独撰,具中国特色,体系稳定,紧跟学科前沿,重视训练学生的长效记忆和战略思维,关心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交流,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作者对教材编写的体会主要是:干一行,爱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事业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从土地革命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到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点对点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开发式扶贫到新时代实施精准扶贫,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事业探索实践形成了几方面基本经验:党的坚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循序渐进推进反贫困事业以及组织动员贫困民众参与反贫困事业,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关键在人才.为进一步优化陵水人才梧桐树卡服务工作,扩大服务人才覆盖面.2020年7月,海南省陵水县组织21家人才梧桐树卡服务定点酒店、景区,挂牌成立“人才驿站”.人才驿站是陵水县立足人才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凝聚人才”“服务人才”为宗旨,发动社会资源,在陵水县各个辖区设立人才驿站服务点,积极为政府、企业、人才提供学术交流、培训学习、日常服务等搭建平台.发挥人才驿站“人才蓄水池”和桥梁纽带作用,为陵水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实现地方、驿站和人才的多赢局面.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研发及成功上市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突破,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主要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选择是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的关键因素,目前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使用的载体蛋白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和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
多黏菌素是目前临床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为数不多的抗生素.近年来,对多黏菌素耐药的CRKP显著增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CRKP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表达质粒介导的mcr基因、激活双组分调节系统等.现就CRKP的流行现状、多黏菌素的作用特点、CRKP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等作一概述,旨在探讨CRKP对多黏菌素的耐药进展,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LncRNA GCMA在近远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检测近远端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GCMA的表达;用空白质粒、LncRNA GCMA抑制剂、过表达的LncRNA GCMA质粒转染胃癌AGS细胞,RT-PCR法、TUNEL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ZO-1、E-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LncRNA GCM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近端胃癌组织中Ln-cR
时光不居,岁月有痕.作为一名统计人,每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都会写下一篇学习体会.2021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宁吉喆局长深情回顾百年统计奋斗史,总结历史经验,指出统计工作要始终做到“八个坚持”,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百年红色统计的根和魂、共和国统计是怎么一路走来的,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统计史课,为我们画好了以史为鉴的重点,明确了接续奋斗的方向.有感于此,在崭新的《2022统计手册》第一面,我工工整整写下一句话:“把握住统计事业变与不变的逻辑,想明白\'国之大者\'与工作小事的辩
期刊
[背景]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会侵染马铃薯植株导致病害的发生.[目的]明确健康马铃薯植株与发病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结构与多样性.[方法]采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地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M2J)和发病植株根际土壤(M2G),对土样中的细菌群落进行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优质序列比健康植株少3.31%(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