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转型风险”笔谈

来源 :东北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风险防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并称为“三大攻坚战”。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经济体系,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必将深刻影响经济运行。因此,防范风险尤其需要注意国际环境变化风险。本刊从国内外学者来稿中择发三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金融危机防范、国际经济秩序危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处理三个重大问题,希望以此推动关于风险防范问题的学术研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治国之本,发展之魂。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了"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17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同到访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正式公布了中俄共同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合作。这是十九大之后提出的首个"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合作,2017年12月5~6日,吉林大学和俄罗斯军事科学
北极地区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少数的待开发地区之一,这里蕴藏着众多自然资源并拥有多条潜在的运输通道。它是俄罗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和实现国际战略互动的舞台。19世纪的杰出作家马克·吐温对当时处于开发“黄金”时期的西部拓荒者发出了“买地吧,土地不会再有”的预言,21世纪的当今,虽尚未听到相同的声音,但同样的类比却可以直接用于今天:开发北极吧,或让别人抢占先机。如此敏感地提出这个问题,有其充分的客观根据。
2018年以来,中美经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中美关系质变的背景下构建中美经济关系的“新范式”,成为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关键。确立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经济逻辑体现为三个“难以为继”,即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失衡的总体格局难以为继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应当看到三个不变,即中美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属性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中大国协调的必要性没有变。因此,在诸多领域的中美协调与合作仍将是完善全球
美国引发中美贸易冲突是美国单边贸易政策的突出体现,与美国税改等国内政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政策,美国试图通过减税吸引跨国企业和过渡法人企业向美国本土回流和扩大投资,并通过单边贸易政策建立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规则,既是弥补税改等政策在短期内产生的巨额赤字的需要,也有在中长期形成更有利于美国发展环境的考量。其深层根源在于美国试图通过推动本土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科技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模式,强化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深刻认识美国引发贸易冲突的根源有利于中国在贸
近几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日渐高涨,经贸紧张局势升级,分离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研究发现,逆全球化给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施加了下行压力,但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或是使前一段时期迅猛发展的东亚区域合作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或是形成倒逼机制,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共生理论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共生发展是东亚区域经济在逆全球化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东亚各经济体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应通过深化区域内部经济合作,在相互依赖中实现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而进一步提升东亚区域经济板块的整体价值,再创东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誓"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且明确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中国开放发展确定了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深刻研判国际形势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既阐明了开放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政策方向。为加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和理解,《东北亚论坛》编辑部组织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聚
本文拟探讨现代国际关系诸多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价值观因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自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以来,曾长期决定国家间关系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开始被视为时代错误。福山(F.Fukuyama)关于历史终结的讨论预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硬实力让位于软实力;国家间的冲突让位于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合作。全球化经济将塑造全新的世界框架。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的乐观态度持续了大约十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安全也未得到保障;边界的划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一条国际准则(norm)被解释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并不
全球化引发了平民主义和两极分化,并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风险。古典社会学的主流思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整合。习近平主席倡导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国家社会理论在劳动分工产生的有机团结和普世价值之间左右摇摆。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对这一困境给予的回应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央权威来支撑,而美国并没有满足这一要求。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连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国同参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其国际领导力的平台,尤其是在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衰退之后,其影响更加明显。但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严谨的经济规划和有力的外交行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使'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商业的可持续性,平衡中国自身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创造共同的价值观,激励其他国家与中国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