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喷火器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天生对火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火作为一种战争的武器,《三国演义》中曾有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夷陵等经典的火攻战役。火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火也是难以控制的,在烧伤敌人的同时,也很容易伤及自己。如果能有一种装置,它既能准确地把火焰喷向敌人,又不伤害自己,那么,火将会成为更加有效的武器。
  据史书记载,古代拜占庭人在和阿拉伯人的作战中,曾使用过一种称为“希腊火”的颇具神秘色彩的火焰武器。据说这种武器发明于公元673年,需要多人操作,利用活塞装置把装在一个大柜子中的可燃物质喷射出来,并在喷管的口部点燃,形成一道猛烈的火柱扑向敌人。当时拜占庭人把这种武器装在战舰上,在海战中用火焰焚毁敌人的战船。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无法把这种喷火武器配发给步兵,因为没人能背得动如此沉重的装备,而且这样的武器一个人根本无法操作,必须多人协作才能使用。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史学界仍然没有弄清楚,这种被称作“希腊火”的喷火器喷射的究竟是怎样的可燃物质。
  1044年成书的中国宋代《武经总要》也记载了一种早期喷火器,这种武器发明于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依靠活塞产生压力将油料喷射出去,并在管口点火燃烧。在北宋对抗蒙古大军的作战中,宋军曾多次使用这种当时颇为先进的武器,据说这种武器喷出的火焰难以用水扑灭,给蒙古人重大杀伤。
  喷火器要想喷出火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把液态可燃物质喷射出去,其次要有可靠的点火装置。如果要装备给步兵,那么喷火器还必须具有足够小的尺寸和足够轻的质量。
  现代喷火器最早诞生在德国。1901年起德国就开始了喷火器的研制,当时设计的单兵喷火器装有一个1.2米高的竖直圆形钢瓶,钢瓶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装有可燃性油料,下部分则装有高压气体。这种喷火器射程大约为18米,在喷火的同时还会产生浓重的黑烟,情景甚是可怖。由于当时点火技术不够完善,每发射一次,都必须更换点火元件,使用相当不便。1915年6月25日,德国在对法作战中使用了喷火器,给法军造成了不小的恐慌。这种早期喷火器的缺点也不少,它十分笨重,且操作复杂,射程也不远,但德国人还是认为喷火器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武器,常常在战斗中以6名喷火兵为一组投入作战。
  喷火器的真正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此时的喷火器既有步兵背负的单兵喷火器,也有可以供坦克和车辆使用的重型喷火器。1940年,德国在荷兰战役中利用喷火器成功摧毁了荷兰人的堡垒和工事。1942年,美国人也开始装备单兵喷火器。
  单兵使用的喷火器通常由背负燃料罐和喷射枪两部分组成。燃料罐一般为2~3个圆柱形罐,其中一个罐子装有压缩空气,通常是氨气,这是把燃料喷射出去的动力,另外两个罐子则装有燃料。喷射枪实际上就是带有点火装置的发射管。在使用时,高压氨气将燃料通过一根软管压入喷射枪。射手扣下扳机,喷射枪上的单向阀门打开,高压燃料便从枪口高速喷出,而此时枪口的点火器件会产生微小的火苗,点燃这根燃料柱,顿时燃料变成一条飞舞向前的熊熊火龙。
  美军在二战中装备的最为主要的两种喷火器是M2A1-7和M2-2型,美军在作战中利用喷火器大量杀伤了隐蔽在堑壕和工事中的日军士兵。在太平洋地区残酷的岛屿争夺战中,许多日军躲藏在曲折的坑道中负隅顽抗,为了肃清残敌,美军动用了喷火器,喷火器喷射的火焰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藏匿的日军,但是燃烧的油料会耗尽洞穴或工事内的氧气,使日军士兵窒息。二战中英国人设计的喷火器外形独特,其燃料罐外形很像面包圈,“面包圈”的中央有一个小型的球状压缩空气瓶,英国士兵给这种喷火器起了一个有趣的绰号“救生圈”。
  苏联喷火器在性能上与欧美各国差异不大,但是苏联人却在外形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他们设计的喷火器燃料罐和压缩空气罐外形和普通的士兵背包相近,喷射枪外形也很像苏联士兵使用的步枪,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敌人狙击手无法轻易识别和攻击喷火兵。
  许多人以为喷火器喷出的只是火焰,实际上这并不正确。它喷出的是燃烧的油料,油料在撞击障碍物时会四下飞溅,附着在附近任何物体上继续燃烧。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喷火器以曲线射击方式攻击躲藏在高墙等隐蔽物后的目标。对付那些隐藏在堡垒、山洞等工事中的敌人非常有效,因为它喷出的是燃烧的油料,能够从堡垒的射孔进入堡垒内部,而油料又具有一定的粘性,能粘在人的身体上并继续燃烧,给敌人造成可怕的杀伤效果。
  鉴于单兵喷火器射程有限,而且容易受到敌人攻击,各国都开始考虑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能够把喷火器装在具有装甲防护能力的车辆上,那么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得多。首先,步兵不必再背负沉重的包袱,其次,喷火兵在接近目标时不必担心纷飞的子弹。英国和美国都曾经把喷火器安装在装甲车辆甚至坦克上成为自行喷火车辆,从1 944年中期起,英国和加拿大把喷火器装在小型履带式装甲运输车上,成为“黄蜂”自行喷火战车,装备到步兵营级单位。但二战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丘吉尔、谢尔曼和马蒂尔达等喷火坦克,这种坦克携带大量燃料,可以喷出巨大的火龙,威力惊人。这些喷火坦克在攻击德国防御工事时非常有效,德国人则对盟军这些喷火的钢铁怪兽谈之色变。
  即使在今天,喷火器射手在使用这种武器时仍存在相当的危险性。首先是喷火器的质量,即使是最现代的喷火器也是步兵不小的负担,背负装满燃料的钢瓶绝不是件轻松事。在战场上,背着笨重燃料罐的喷火兵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常常成为敌人狙击手的重要目标。历史上,喷火兵很少能够活着成为战俘,因为这种武器过于残忍,愤怒的敌人在抓获喷火兵往往立即将其枪毙。此外,虽然现代喷火器最远可以攻击80米之外的目标,但是这一距离对于敌人的机枪、步枪甚至火炮而言仍然是小菜一碟,喷火兵要想接近目标到足够近的距离,就要冒险穿过敌人密集的火网,这本身就是一项要命的任务。最后一点,也是最为要命的,那就是喷火兵背着的燃料罐本身就是危险的火药桶,一旦被敌人的子弹或弹片不幸击中,就会化为烈火,而喷火兵成功逃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今天,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不再装备喷火器,但必须承认,喷火器在未来的战争中,仍然具有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在近距离攻坚作战乃至城市巷战中,喷火器都还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其他文献
电脑住宅    日本东京市建成了一幢实验性电脑住宅。在住宅的大门外设有气象情况传感器,电脑能根据各项气象数据,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住宅的门上装有微型摄像机,所有出现在门口的人物都显示在室内的电视屏幕上。除了主人外,其他人想进入住宅,必须经主人向电脑下达指令,否则即使知道大门的暗锁号码也无法开门,因此十分安全可靠。  在住宅的客厅内,只放几张沙发,其他物品都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地下仓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