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开展,新形势下每天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无形的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热点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去减弱甚至消除不良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会热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16-02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而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些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其中,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更是紧紧撩拨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神经。于是,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状况就成为突出教育针对性的前提。
一 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多样性。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层面较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也较为丰富。他们会关注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房价问题,物价上涨问题,奶粉问题,“富二代”“官二代”现象等;也会关注国家时事政治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还会关注体育文化问题以及与他们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就业、考研问题等。关注问题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大学生关注问题的盲目性。平时大学生所了解的社会热点多从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获得,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了解新闻、增长见识、获取生活信息、获取专业知识和消磨时间。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也多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大多数学生只是娱乐一下,看过就忘,还有一些学生则是无意识的关注。这种对于热点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热点的成因仅追求表面,不能深入思考问题的实质。
二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实施。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由于负面消息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社会热点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显得更为深刻。
1.积极影响。富含正能量的社会热点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也是积极地、正面的。
(1)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大众性、综合性特征,它扩大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层次,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2)正面消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道德观念的形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让大学生看到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并引以为戒。
(3)网络线上的互动留言也有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如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网络问政已初见威力。在网络上大学生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尊、自信的自我价值感。
2.消极影响。
(1)直接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些社会热点话题为反面题材,它的广泛传播,披露了我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一些涉官、涉富、特权、腐败、官二代、富二代话题,大学生都会一边倒地扔鸡蛋,然而把向这些人靠拢当做人生奋斗目标的大学生却也不在少数。此外,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
(2)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途径最主要来自于网络,而网上的内容良莠参差,网络成瘾、庸俗、色情、暴力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严峻,置身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难免对大学生塑造的良好心理素质形成障碍。
(3)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网络上的热点和现实社会的热点日益汇流,形成联动,进而产生群体极化效应。网民的情绪化导致网络仇恨、网络暴力、网络犯罪频繁出现。负面报道的居高不下,致使网民不满、无望,出现审丑疲劳,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引导民众的不满和愤慨,从线上建立长效机制的话,一些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对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挑拨煽动、恶炒背景下,引发群体事件随时都成为可能。
三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导向作用,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有先天的便利性,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于高校,和教育者的接触时间长频率高,各高校完全可以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生活娱乐活动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建立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各高校要积极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当今这一时期也是大学生社会心态最为复杂的时期。当前经济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政治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就业难,房价飙升,政府公信力下降,官二代富二代飞扬跋扈,外界别有用心的煽动等,使大学生浮躁、从众心理、情绪化心态更为显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的紧迫性。各高校要不断采取多样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努力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2.加强各种教育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关注正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力加强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多媒体等各种教育资源的建设,努力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增加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形成的题材报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感染力。教育者应多向学生们宣传一些正面的社会热点,尽可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分辨是非,以防止不良文化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举办一些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报告会等方式加强对时下大学生的正确理想、道德进行教育,以正面的社会热点教育为突破口,引導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培养学生深入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也促进了他们自身的成熟与完善。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拓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建立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磨练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深入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参考文献
[1]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2]叶海.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
[3]王成思.浅析网舆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2
关键词:社会热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16-02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而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些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其中,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更是紧紧撩拨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神经。于是,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状况就成为突出教育针对性的前提。
一 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多样性。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层面较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也较为丰富。他们会关注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房价问题,物价上涨问题,奶粉问题,“富二代”“官二代”现象等;也会关注国家时事政治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还会关注体育文化问题以及与他们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就业、考研问题等。关注问题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大学生关注问题的盲目性。平时大学生所了解的社会热点多从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获得,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了解新闻、增长见识、获取生活信息、获取专业知识和消磨时间。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也多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大多数学生只是娱乐一下,看过就忘,还有一些学生则是无意识的关注。这种对于热点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热点的成因仅追求表面,不能深入思考问题的实质。
二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实施。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由于负面消息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社会热点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显得更为深刻。
1.积极影响。富含正能量的社会热点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也是积极地、正面的。
(1)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大众性、综合性特征,它扩大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层次,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2)正面消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道德观念的形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让大学生看到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并引以为戒。
(3)网络线上的互动留言也有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如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网络问政已初见威力。在网络上大学生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尊、自信的自我价值感。
2.消极影响。
(1)直接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些社会热点话题为反面题材,它的广泛传播,披露了我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一些涉官、涉富、特权、腐败、官二代、富二代话题,大学生都会一边倒地扔鸡蛋,然而把向这些人靠拢当做人生奋斗目标的大学生却也不在少数。此外,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
(2)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途径最主要来自于网络,而网上的内容良莠参差,网络成瘾、庸俗、色情、暴力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严峻,置身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难免对大学生塑造的良好心理素质形成障碍。
(3)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网络上的热点和现实社会的热点日益汇流,形成联动,进而产生群体极化效应。网民的情绪化导致网络仇恨、网络暴力、网络犯罪频繁出现。负面报道的居高不下,致使网民不满、无望,出现审丑疲劳,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引导民众的不满和愤慨,从线上建立长效机制的话,一些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对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挑拨煽动、恶炒背景下,引发群体事件随时都成为可能。
三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导向作用,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有先天的便利性,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于高校,和教育者的接触时间长频率高,各高校完全可以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生活娱乐活动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建立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各高校要积极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当今这一时期也是大学生社会心态最为复杂的时期。当前经济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政治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就业难,房价飙升,政府公信力下降,官二代富二代飞扬跋扈,外界别有用心的煽动等,使大学生浮躁、从众心理、情绪化心态更为显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的紧迫性。各高校要不断采取多样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努力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2.加强各种教育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关注正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力加强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多媒体等各种教育资源的建设,努力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增加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形成的题材报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感染力。教育者应多向学生们宣传一些正面的社会热点,尽可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分辨是非,以防止不良文化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举办一些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报告会等方式加强对时下大学生的正确理想、道德进行教育,以正面的社会热点教育为突破口,引導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培养学生深入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也促进了他们自身的成熟与完善。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拓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建立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磨练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深入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参考文献
[1]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2]叶海.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
[3]王成思.浅析网舆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