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这一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不同学科教师的青睐,也在数学课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情境不仅有效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操作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教学情境应当尽可能接近于实际生活,保证真实性,避免让学生在情境中感觉到漫无边际。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从常见的生活素材、生活场景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第二针对性原则。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具有较强目的性,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情景构建的目的,选择恰当合理的创设方式。
第三趣味性原则。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能够实现以境促学、以境导学、以情育人的教学目的[1]。因此,情境的构建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探究欲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生活情境,强化应用意识
各种学科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服务于、作用于实际生活,数学学科也是如此[2]。因而在构建情境时,尽量让数学课堂拥有更加真实的背景和环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逐渐过渡到理性认知,最终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不断增强。例如,在教学有关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内容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函数概念,那么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去分析函数关系。在上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函数背景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并提出一些问题:某学生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去上学,骑行速度10千米/时,那么他骑行的路程S与汽车所花费的时间T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已知出租车的计费标准,2公里内的行驶路程计费为5元,超过2公里的部分需要收费为1.4元/公里,那么所需费用外与行驶公里数(超过2公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联系现有生活经验深入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函数的概念后,就能在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驱动力[3]。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构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还能使其拥有更加活跃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定理以及判定,教师就可运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回忆直线平行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从原有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发现新的问题。如:“现在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认为可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证明呢?是否可利用量角器和一條线段就能判断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同位角怎么才能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呢?你绘制的图形中是否有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你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独特想法和观点呢?”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尝试分享自己的独特解题思路。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现已有的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操作情境,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与思维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数学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逐步增强学生的操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有关无理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拼图活动、趣味问题的引导学生去回忆之前曾经学习过的数,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4人小组,并为各小组的学生提供边长一样的正方形与剪刀,学生需要利用现有工具尝试得到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在这一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会表现得较为积极和主动,也能在完成操作后展示各自的作品,总结和归纳相应的做法。此时,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假如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应当满足怎样的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和交流可知,a虽然真实存在,但并非是之前学习过的数,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认真讲解该节课的重点,即无理数。
总而言之,情境的构建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还需要注意情境的应用目的,保证其能服务于学生和教师。因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教学情境合理构建,巧妙运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官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6):P.1-1.
[2]董国琦.关注学生关注情境——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和反思[J].赤子,2020,000(001):196-197.
[3]李振江.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及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481.
广东省韶关乐昌市第四中学 邓文杰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操作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教学情境应当尽可能接近于实际生活,保证真实性,避免让学生在情境中感觉到漫无边际。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从常见的生活素材、生活场景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第二针对性原则。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具有较强目的性,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情景构建的目的,选择恰当合理的创设方式。
第三趣味性原则。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能够实现以境促学、以境导学、以情育人的教学目的[1]。因此,情境的构建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探究欲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生活情境,强化应用意识
各种学科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服务于、作用于实际生活,数学学科也是如此[2]。因而在构建情境时,尽量让数学课堂拥有更加真实的背景和环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逐渐过渡到理性认知,最终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不断增强。例如,在教学有关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内容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函数概念,那么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去分析函数关系。在上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函数背景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并提出一些问题:某学生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去上学,骑行速度10千米/时,那么他骑行的路程S与汽车所花费的时间T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已知出租车的计费标准,2公里内的行驶路程计费为5元,超过2公里的部分需要收费为1.4元/公里,那么所需费用外与行驶公里数(超过2公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联系现有生活经验深入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函数的概念后,就能在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驱动力[3]。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构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还能使其拥有更加活跃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定理以及判定,教师就可运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回忆直线平行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从原有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发现新的问题。如:“现在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认为可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证明呢?是否可利用量角器和一條线段就能判断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同位角怎么才能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呢?你绘制的图形中是否有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你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独特想法和观点呢?”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尝试分享自己的独特解题思路。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现已有的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操作情境,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与思维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数学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逐步增强学生的操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有关无理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拼图活动、趣味问题的引导学生去回忆之前曾经学习过的数,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4人小组,并为各小组的学生提供边长一样的正方形与剪刀,学生需要利用现有工具尝试得到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在这一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会表现得较为积极和主动,也能在完成操作后展示各自的作品,总结和归纳相应的做法。此时,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假如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应当满足怎样的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和交流可知,a虽然真实存在,但并非是之前学习过的数,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认真讲解该节课的重点,即无理数。
总而言之,情境的构建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还需要注意情境的应用目的,保证其能服务于学生和教师。因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教学情境合理构建,巧妙运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官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6):P.1-1.
[2]董国琦.关注学生关注情境——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和反思[J].赤子,2020,000(001):196-197.
[3]李振江.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及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481.
广东省韶关乐昌市第四中学 邓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