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切碳纤维及碳纤维布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来源 :合成橡胶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短切碳纤维(CF)、白炭黑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共混后,与碳纤维布(CFC)复合制备VMQ复合材料.考察了CFC层数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邵尔A硬度、耐磨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FC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扯断伸长率基本不变,拉伸强度逐渐升高.与仅添加10份(质量,下同)CF的复合材料相比,加入10份CF及4层CFC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9%.各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相差较小,与未添加CF及CFC的试样相比,加入10份CF及3层CFC的复合材料磨损量增加了168%.VMQ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与未加入CF及CFC的试样相比,仅添加10份CF的VMQ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由0.120增大到0.151.
其他文献
针对高校大数据实践课程体系的云课堂构建,分析云实践课堂的社会需求和教学现状,提出以Hadoop生态环境作为大数据实践课程建设框架依据,实现教学过程全覆盖、实践过程全交互的云课堂建设,兼顾大数据技术实践任务与科研项目驱动的云教学模式,探讨大数据实践课程体系的云课堂设计与实施,并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测和指导.
为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重力坝稳定及应力变形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地震荷载组合作用下,坝体水平位移更大,坝顶部水平位移最大,坝踵处竖向位移最大;坝体的最大大主应力、小主应力也更大,且坝踵处大主应力最大,廊道附近小主应力最大;坝体的安全系数最小,且在相同荷载组合下溢流坝段的安全系数比非溢流坝段的更小.
综述了近年来Phillips铬系聚乙烯催化剂活性中心价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关于各种不同活性中心价态的研究结果与理论.详细介绍了Cr(Ⅲ)活性中心价态理论、Cr(Ⅱ)活性中心价态理论,并概述了其他价态的理论,如Cr(V),Cr(Ⅳ)和Cr(Ⅰ)等.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通过网络设备实物展示、案例辨析、实验演示和动态抓包分析,阐述如何通过潜移默化培养网络安全思维,实现因材施教,以解决课程教学与专业特点脱节的问题,最后介绍课题组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说明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提高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质量,使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数据结构实验课中都有所收获,针对数据结构实验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指导等方面提出对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过程的改进方案,同时设计制作基于Android的实验教学过程登记软件,并应用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后说明该改进措施应用于数据结构实验的教学效果.
针对物联网控制课程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以致用”和“软硬件结合”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以问题引领为导向、以“知行合一”为目标的物联网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从理论教学内容问题化、实践教学软硬件结合工程化、理论实践互促和虚拟实际互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等方面阐述具体教改过程,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全过程闭环反馈机制.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用溶液共混法将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IG)填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制备IG/TPU复合材料,并考察了IG用量对IG/TPU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TPU没有表现出光响应形状记忆性能,在激光照射下几乎没有回复.而IG的加入能显著提高IG/TPU复合材料的光响应形状记忆性能,且随着IG质量分数的增加,形状回复加快,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越好.当IG质量分数为0.5%时,其形状记忆性能达到最佳,激光照射2.0 s回复角就
采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对氯丁胶乳型纸塑复膜胶进行共聚改性,研究了有机氟对复膜胶耐水性能、黏度、粒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MA与氯丁胶乳的聚合较为成功,HFMA与氯丁胶乳反应后的相容性良好;有机氟的引入提升了复膜胶的耐热性能;改性后胶膜的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下降,胶乳的黏度和粒径均增大,胶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
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赋能培养新理念和新要求,结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教学实际,在面向全校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中,开展“智能·赋能”这一科学有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基于3种不同丁二烯键合结构建立的丁腈橡胶模型(A、B、C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以考察丁二烯微观结构对丁腈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恒定应变法计算模型的物理机械性能,然后将模型与铁原子层结合建立摩擦副模型,利用剪切模拟分析丁腈橡胶摩擦过程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A模型和C模型相比,B模型分子链含有5个反式-1,4-丁二烯单体和5个1,2-丁二烯单体,其弹性模量分别高13%和7%,摩擦系数下降18%和8%,该模型中乙烯基团增强了高分子基体的相互作用,且与顺式-1,4-丁二烯相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