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应性肠病应用消化内镜诊治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炎性反应性肠病应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为对象。患者诊断过程采用消化内镜,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之后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消化内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结肠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近,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上,符合率为93.0%;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上,符合率为71.4%。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镜对炎性反应性肠病进行诊治,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炎性反应性肠病;消化内镜;诊治;临床价值
  2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15-02
  在临床上,炎性反应性肠病是各类肠道炎性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以及克罗恩病(CD)两种。炎性反应性肠病的病变一般累及了肠道的各个部位,包括了结肠、回肠以及直肠等。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位置集中在肠道黏膜以及黏膜下方。克罗恩病则是一种肠道透壁性肉芽肿性炎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在炎性反应性肠病的诊治工作中开始得到了应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100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旨在分析消化内镜的诊治价值。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范围为22岁到69岁,平均年龄为(44.3±2.3)岁。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显示有80例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有10例患者为克罗恩病。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便血、腹泻、腹部存在包块。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结肠镜检查,可探及患者肠道黏膜的脆性增加,存在黏膜充血、糜烂、肠道溃疡、水肿等症状,存在UC以及CD典型病例表现的患者不多。80例确诊为UC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连续性分布以及弥散性分布,溃疡的形态不存在规律性,形态为斑块状或者针尖装,组织周围存在充血以及糜烂的症状。10例确诊为CD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节段区域性分布以及跳跃性分布,其中有6例患者的病灶位置位于末端回肠,且病变情况累及整个消化道。
  1.2.2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UC患者采用波尼松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每天30毫克到40毫克;严重较重的UC患者,则静注甲波尼龙,剂量为每天40毫克到60哈克,并结合患者病情在治疗7天到10天后口服波尼松进行治疗,每天60毫克,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直至停药。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置入消化内镜,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之后将热极探头经内镜活检孔置入,温度控制为200℃到250℃,采用点、贴、顶、压、扫等方法实施治疗,通电时间为每次3秒。
  1.3臨床疗效评估以以下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显示黏膜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显示黏膜炎症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结肠镜检查显示没有显著变化;或者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结肠镜诊断结果与组织活检结果的比较。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特点表现为黏膜下层以及黏膜层病变,而克罗恩病则主要为肉芽肿性炎症。采用消化内镜对炎性反应性肠病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对病变的发展情况、活动度等能够密切进行观察,有利于医师的临床诊断,且对后期的治疗和干预也同样具有指导性作用。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消化内镜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增加了手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此次研究显示,消化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近。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消化内镜对炎性反应性肠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杨夕霞.胶囊内窥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杂志,2011,3(03):231-232.
  [2]纪春江.溃疡性结肠炎4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4(36):111-11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为91.3%。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摘要】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怀孕早期所采取的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也是大多数育龄期女性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但它不能作为常规的节育方法。近年来人工流产的人数逐渐增加,其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十余种,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作为妇产科医生,如何防治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尤为重要。因此,人工流产手术后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
【摘 要】本文阐述了无锡市在新医改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依然造成阻碍的若干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无锡;新医改;和谐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3-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此目标在医疗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