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留白是引发学生开展活动的话题,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是学生无限创造的空间,也是展现儿童自身成长足迹的重要凭借。基于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对话式留白、评价式留白、探究性留白、展示式留白、拓展式留白几方面阐述,要重视教材留白,充分激活教材的“留白”部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去实现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与沟通,从而打造真正有效的魅力课堂。
【关键词】留白表情达意表现自我
纵观目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图,简洁的提示语,极富童心、童真和童趣。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留白部分。从留白的呈现形态上看,有直接呈现类和间接呈现类两种。直接呈现类有三种表现形式:白板式、表格式、填空式。间接呈现类也有三种表现形式:直接在主体材料中隐藏、通过卡通人物对话隐藏、通过资料卡片隐藏。从其教育的功能意义上看,有评判类、探究类、拓展类等几种类型。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活教材留白,要善于借助这些特定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道德践行,从而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
一、对话式留白: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
在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对话式留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教科书进行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对话性留白”,抓住学生情思飞扬的宣泄点,使其自觉投入地参与到表情达意的活动中来。
如浙教版四上《我该不该这样做》中,有这样一处留白:
“晚上七点钟,小强正在做作业,有同学来找他去看新买的卡通片。一种声音在说:‘那好吧,我去我去,作业明天再说吧!’另一种声音却说:‘没看见我还在做作业吗?’你认为小强会不会去?为什么?”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想法。有的说:“我觉得可以去,这个卡通片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想看的,如果是周末,第二天同样可以完成作业。”有的说:“我觉得先不去,还是先完成自己的作业,卡通片等作业做完了也可以再看的。要学会拒绝别人,向别人说‘不’”。还有的说:“拒绝别人也不能这样没好气地说‘没看见我还在做作业吗?’,这样会辜负别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虽然学生回答各异,但的确是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些选择,当然我们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来选择当时应该做的事,不能因为一些诱惑而松懈。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做事、说话的方式方法,以免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这样的留白经历,其实是敞开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教科书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心灵的沟通。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将其充分开发利用起来,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既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心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又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提升。
二、评价式留白:学生生命成长的钥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教材中有许多“自评性留白”和“他评性留白”。“自评性留白”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评价中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人格。“他评性留白”旨在让学生面对来自不同对象的评价和考验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比如浙教版四上《当冲突发生后》,有这样一处留白“同学之间常常会发生哪些冲突?发生冲突后应当如何处理?”学生自己举例发生的冲突,再请学生细想当时“我是怎样做的?他又是怎样做的?我的做法是否有道理?而他的做法又有何道理?”最后又升华一点,“你能做得更好吗?”
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辨地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品德,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从中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善、全面的人格。
三、探究性留白:学生创意生活的天地
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乐于探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特别是知识性、理解性、合作性较强的内容,教材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留白”,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带到课堂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案例:《生活中的你我他》
(学生课前按自己选择的职业分组)
分组:消防员、医生、警察、清洁工、农民、教师、司机、建筑工人、个体户、
师:让我们畅想现在已经是二十年以后,大家又欢聚在了一起。每组都来谈一谈自己的工作,把你们工作的辛苦,工作的重要性,对人们所做的贡献,都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你们。谁说得具体、生动、感人,这个奖杯就属于谁。
生(消防员):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接到火警电话,消防员他们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参加救援行动。在消防员的心中,别人的生命,财产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生(医生): 我们天天和疾病打交道,挽救一个个生命。虽然做手术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但见到康复的病人,我们再苦也觉得值得。
生(警察): 晚上别人都在睡觉,我们还会在路上巡逻,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别人的财产。每当节假日人们团聚的时候,我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保证交通畅通。
生(农民):我们为你们种庄稼,提供食物,如果没有我们,你们哪有健康的身体?
生(教师):我是教师,我能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老师为祖国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老师应该得到这个奖杯。 生(个体户):别小看我们个体户,有我们提供商品,大家的生活才更加方便。
……
师:可是奖杯就一个,到底应该给谁呢?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有新的想法?
生:(开始沉默)奖杯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师:除了我们在座的,奖杯还属于谁?
生举例其他行业的劳动者
师:是呀,有多少人为了我付出艰辛的劳动,数不清,写不完,他们每天都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生1: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
生2: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
……
师:此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的生活不能少了这些劳动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师:这个奖杯也提醒我们感谢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上述这个案例,首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的“探究性留白”,让学生感受每个行业普通劳动者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思考每个行业的不可缺少,从而实现产生思维与思维的对接、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培养他们尊重感谢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集体智慧交流和碰撞中,教学的主旨逐渐明晰,德育价值逐渐浮出水面,这是教师巧妙运用“探究性留白”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展示式留白: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翻开教材, 我们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展示性留白”,它是学生独立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留白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思想、意愿去填写。每张留白都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标签。
如浙教版四上《你是我的好朋友》有一个“我的好朋友”展示台:
我有许多好朋友,我最好的朋友叫(),他今年()岁,他喜欢(),我们经常一起()。
后面还有一个留白是“我给最好的朋友画张像”“你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有哪些优点?你会如何赞美他们?请为其中一位同学制作一张‘闪光卡’”。
教材中的“展示台”只是一个简单的边框,留有大量的空白由学生自己填写。当然还可以有创意的画张人物肖像使得更加形象,更加有个性。再是最后的“闪光卡”更是学生表情达意的空间。
五、拓展式留白:学生道德生活的延伸
品德教学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凭借这些拓展式留白,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行动,去体验。从根本上说,道德是要靠人的身体力行来实现的,唯有身体力行,才能达到知行统一。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如浙教版四上《做班级的小主人》有一个“实践园”,“每位同学负责教室的一角”,意在让学生为班级服务,主动承担班级事务,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班级小主人的风范。
这简单的几句话的背后,却是教师应该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会的活动。为此,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找到课堂上获取不了的信息,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真切的人生情感。
教材留白是引发学生开展活动的话题,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是学生无限创造的空间,也是展现儿童自身成长足迹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留白,充分激活教材的“空白”部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去实现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与沟通,真正去填满整个品德课堂,填满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德育》2010年第9期
【关键词】留白表情达意表现自我
纵观目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图,简洁的提示语,极富童心、童真和童趣。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留白部分。从留白的呈现形态上看,有直接呈现类和间接呈现类两种。直接呈现类有三种表现形式:白板式、表格式、填空式。间接呈现类也有三种表现形式:直接在主体材料中隐藏、通过卡通人物对话隐藏、通过资料卡片隐藏。从其教育的功能意义上看,有评判类、探究类、拓展类等几种类型。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活教材留白,要善于借助这些特定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道德践行,从而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
一、对话式留白: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
在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对话式留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教科书进行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对话性留白”,抓住学生情思飞扬的宣泄点,使其自觉投入地参与到表情达意的活动中来。
如浙教版四上《我该不该这样做》中,有这样一处留白:
“晚上七点钟,小强正在做作业,有同学来找他去看新买的卡通片。一种声音在说:‘那好吧,我去我去,作业明天再说吧!’另一种声音却说:‘没看见我还在做作业吗?’你认为小强会不会去?为什么?”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想法。有的说:“我觉得可以去,这个卡通片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想看的,如果是周末,第二天同样可以完成作业。”有的说:“我觉得先不去,还是先完成自己的作业,卡通片等作业做完了也可以再看的。要学会拒绝别人,向别人说‘不’”。还有的说:“拒绝别人也不能这样没好气地说‘没看见我还在做作业吗?’,这样会辜负别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虽然学生回答各异,但的确是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些选择,当然我们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来选择当时应该做的事,不能因为一些诱惑而松懈。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做事、说话的方式方法,以免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这样的留白经历,其实是敞开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教科书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心灵的沟通。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将其充分开发利用起来,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既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心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又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提升。
二、评价式留白:学生生命成长的钥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教材中有许多“自评性留白”和“他评性留白”。“自评性留白”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评价中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人格。“他评性留白”旨在让学生面对来自不同对象的评价和考验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比如浙教版四上《当冲突发生后》,有这样一处留白“同学之间常常会发生哪些冲突?发生冲突后应当如何处理?”学生自己举例发生的冲突,再请学生细想当时“我是怎样做的?他又是怎样做的?我的做法是否有道理?而他的做法又有何道理?”最后又升华一点,“你能做得更好吗?”
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辨地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品德,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从中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善、全面的人格。
三、探究性留白:学生创意生活的天地
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乐于探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特别是知识性、理解性、合作性较强的内容,教材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留白”,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带到课堂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案例:《生活中的你我他》
(学生课前按自己选择的职业分组)
分组:消防员、医生、警察、清洁工、农民、教师、司机、建筑工人、个体户、
师:让我们畅想现在已经是二十年以后,大家又欢聚在了一起。每组都来谈一谈自己的工作,把你们工作的辛苦,工作的重要性,对人们所做的贡献,都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你们。谁说得具体、生动、感人,这个奖杯就属于谁。
生(消防员):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接到火警电话,消防员他们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参加救援行动。在消防员的心中,别人的生命,财产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生(医生): 我们天天和疾病打交道,挽救一个个生命。虽然做手术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但见到康复的病人,我们再苦也觉得值得。
生(警察): 晚上别人都在睡觉,我们还会在路上巡逻,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别人的财产。每当节假日人们团聚的时候,我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保证交通畅通。
生(农民):我们为你们种庄稼,提供食物,如果没有我们,你们哪有健康的身体?
生(教师):我是教师,我能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老师为祖国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老师应该得到这个奖杯。 生(个体户):别小看我们个体户,有我们提供商品,大家的生活才更加方便。
……
师:可是奖杯就一个,到底应该给谁呢?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有新的想法?
生:(开始沉默)奖杯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师:除了我们在座的,奖杯还属于谁?
生举例其他行业的劳动者
师:是呀,有多少人为了我付出艰辛的劳动,数不清,写不完,他们每天都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生1: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
生2: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
……
师:此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的生活不能少了这些劳动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师:这个奖杯也提醒我们感谢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上述这个案例,首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的“探究性留白”,让学生感受每个行业普通劳动者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思考每个行业的不可缺少,从而实现产生思维与思维的对接、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培养他们尊重感谢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集体智慧交流和碰撞中,教学的主旨逐渐明晰,德育价值逐渐浮出水面,这是教师巧妙运用“探究性留白”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展示式留白: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翻开教材, 我们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展示性留白”,它是学生独立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留白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思想、意愿去填写。每张留白都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标签。
如浙教版四上《你是我的好朋友》有一个“我的好朋友”展示台:
我有许多好朋友,我最好的朋友叫(),他今年()岁,他喜欢(),我们经常一起()。
后面还有一个留白是“我给最好的朋友画张像”“你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有哪些优点?你会如何赞美他们?请为其中一位同学制作一张‘闪光卡’”。
教材中的“展示台”只是一个简单的边框,留有大量的空白由学生自己填写。当然还可以有创意的画张人物肖像使得更加形象,更加有个性。再是最后的“闪光卡”更是学生表情达意的空间。
五、拓展式留白:学生道德生活的延伸
品德教学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凭借这些拓展式留白,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行动,去体验。从根本上说,道德是要靠人的身体力行来实现的,唯有身体力行,才能达到知行统一。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如浙教版四上《做班级的小主人》有一个“实践园”,“每位同学负责教室的一角”,意在让学生为班级服务,主动承担班级事务,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班级小主人的风范。
这简单的几句话的背后,却是教师应该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会的活动。为此,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找到课堂上获取不了的信息,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真切的人生情感。
教材留白是引发学生开展活动的话题,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是学生无限创造的空间,也是展现儿童自身成长足迹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留白,充分激活教材的“空白”部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去实现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与沟通,真正去填满整个品德课堂,填满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德育》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