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给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发展壮大机遇的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在已有成绩面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给继续教学带来了阻碍。以江苏地区为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情况,本文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地位偏低
  尽管信息技术教育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作必要的准备,而且信息技术新课程作为一门科目在江苏各高中开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但是由于其为非高考科目致使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学生与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自然也就不高。访谈中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说,学校领导只关心信息技术会考的结果,对教学过程缺少重视。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辅助类课程,有时甚至挤占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迫,绝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进行高考科目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家长也因为担心学生受到网络负面的影响,将电脑排除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之外。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缺少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新教材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并且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必须从零起点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成熟,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计算机并不多,甚至连基本的打字和鼠标操作都不会。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应用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课堂教学一般也就围绕这几个主题展开,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明白自己“学什么”,但却不懂得“如何学”,“学了有什么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教师素质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信息技术新课标成为一线教师的难题。教师从知道、接受、理解,到真正将新课标落到实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通过会考作为教学目标,教学围绕信息技术考试刚要进行,教学以讲授操练为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解决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发中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为信息技术教育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校、家长、学生等相关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用于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各相关主体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可是实现家校联合教育一体化,学校根据教学需求设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进行操作练习,家长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监督,家长与教师及时联系,保证信息对称性,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学生作为先学习主体也要树立长远意识,为了更有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去。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发展全面性
  教师要科学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材内容的删减、添加、重组等。如第一学期的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增加了“打字和鼠标操作”和“文字排版”等基础内容,来缓解学生两极分化的现状;将课程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如合并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内容,保证学生知识框架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同时,转变仅传授几个软件的教学观念,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让学生在知道“学什么”的基础上,提高“如何学”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掌握不断更新的学科内容,也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为适应以后社会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提升教师素质,满足新课标要求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更多的支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教师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工资制度、科研制度、评优制度、培训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让信息技术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注重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得到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与重视,激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其次,教师要时刻关注新课标的实施动态,认真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实质要求,进而正确有效落实教学政策。同时,要不断积累和借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有效教学方法的延伸和扩展,并学习借鉴他人一些好的教态,结合本班实际予以引用。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与配合,通过实践真正落实课程新标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课程开展中的问题,刺激多方共同研究和探索解决之道,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从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觸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境教学法正是这种触及学生情绪和精神领域,创设一种“认识冲突”的情境教学方法,凡是当过教师的人都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便油
伤害死亡即因各种伤害因素所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其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社会法制、道德和安全防护的一种客观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防治工作
针对图像的过滤、图像水印的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统计学习理论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条捷径。介绍了SVM基础理论以及特征向量的意义,探讨了图像特征向量的一般选择方法以及基于粗集的图像特征选择方法,阐述了训练样本集的构造。
目的 观察中药微调三号方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及顺铂化疗治疗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无锡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9例,按照随机
【摘要】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成效低下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创新。方法手段未能紧密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影响了教学质效: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素质化水平,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性目标的同步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创新;手段;提高;教学;成效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关键之处在于摸准教学工作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九年级化学第一堂课是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引进“化学王国”。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对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师都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是有着神奇力量的魔法师。对于承担着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教学工作的启蒙老师,他的音容笑貌和最初的教诲,常常能启迪他们的心扉,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为某项事业奋斗终身。因此,第一课在化学教学中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及实际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阅读;指导;提高;运用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预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