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住着一个野蛮人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绰号是我们唯一的真名。我认识一个小男孩,由于精力过剩,他的玩伴们称他为“捣蛋鬼”,而不是他的大名。一些旅行家告诉我们,印第安人生下来是不起名字的,而是要自己去赢得名字,因此他的名字便是荣誉;在某些部落中,每获得一次荣誉便可得到一个新名字。一个人若既没有获得名字,又没有赢得荣誉,而只是为方便而起名,那他是很可怜的。
  仅靠名字来使自己引人注目,是我所不能容许的,但仍有很多人这么做。一个陌生人不会因为有一个我熟悉的名字而让我觉得亲切。野蛮人可能有个我们熟悉的名字,但他心里或许还记着自己曾在森林中获得的荣誉头衔。我们内心住着一个野蛮人,或许在某个地方我们将它的名字记成了我们的。我邻居的名字中有我们熟悉的“威廉”和“埃德温”。我发现,他们一脱外套,名字也会随之掉下来。不管他们是睡觉还是生气,激情四射还是灵感迸发,名字都不会如影随形。在这些时候,我似乎总能听到他的亲戚用拗口而悦耳的声音叫他原始的名字。

  这就是我们辽阔、野蛮和咆哮的大自然母亲,她的身体遍及四野,如此美丽,并像豹子一样对孩子充满慈爱;然而,我们被迫过早地离开她的怀抱,投入充满人际交往的社会中。
  在社会中,或者说在人类最完善的机构里,我们很容易发现某种早熟特质。在应该成长的年龄段,我们已经是小大人了。我想要这样一种文化:它从草地汲取大量粪肥,从而土壤深厚,而不是仅仅依靠发酵肥、改良工具和文化模型。
  我听说有很多可怜学生因为熬夜到很晚而眼睛肿痛。他们要是实实在在地拿出跟“傻瓜”一样多的睡觉时间,那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都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不愿让每个人或者人的每个部位都被教化,正如我不愿每一寸土地都被耕耘:一部分用来耕耘,而更大一部分用作草地和森林,这不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能预防植被在遥远的未来腐烂掉。
  我们听说过一个“实用知识传播会”,据说知识就是力量云云。在我看来,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实用无知传播会”,并称无知为美好的、有更高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大部分我们引以为傲的所谓的知识,不过是有所知的自负,它剥夺了我们无知的优势。我们所谓的知通常是积极的无知;无知,消极的知。一个人通过长年的勤奋坚持和阅读报纸(科学的图书馆不过是成卷的报纸),积累无数真理,并存到记忆中。然后他会在人生的某个春天,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向思想的广阔田野。我会对“实用知识传播会”说:到草地去吧。你干草吃得够久了。春天带着它的绿草地来到了。母牛们也在五月底之前被赶到了乡村牧场;不过,我听说有一个奇怪的农夫把牛拴在牛舍里,一年到头喂它干草。而“实用知识传播会”也经常这样对待读者。
  寻求法则以供自己遵守,这一习惯有几分奴性。方便时我们可以研究法则,以使其为我们服务,但成功的人生是无需法则的。我们过去受到法则的约束却不自知,如今才发现真相,这无疑是不幸的。雾霭之子,自由地活着吧。在知识方面,我们都是雾霭之子。自由活着的人,凭其与立法者的关系,超越于任何法则之上。《毗湿奴往世书》里说:“积极的义务,不是为了奴役我们;知识,可以使我们解放;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义务都让人疲惫,任何知识也不过是艺术家的小聪明。”
  偶尔,当一个人正在铁轨上散步,并产生某种念头的时候,他是听不到汽车经过的声音的。可是没过一会儿,某条不变的铁律又将汽车送回到他的身边。
  惠风和煦,无影无踪地漫游徘徊,
  暴风雨中,环绕卢瓦尔的蓟低垂
  多风的幽谷里,旅行者啊!
  你为何这么快就消失在我耳际?
  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来自社会的磁力,但只有极少数人被大自然深深地吸引。尽管人创造了艺术,但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他们大多表现得比动物还卑微。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人与动物的关系,通常并不美丽。我们对景色的欣赏,少得如此可怜!我们需要有人告诉我们,在希腊语中“世界”是美丽和秩序的意思,而我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在我看来,就自然而言,我过着一种边缘生活,偶尔去里面的世界转一转。为了我理想中的自然生活,我甚至会乐此不疲地追随鬼火,穿过难以想象的沼泽泥潭,没有月亮和萤火虫为我引导方向。自然是如此的浩瀚辽阔,以至于我们从未窥到其一丝一毫。有人走在我家附近的那片熟悉的田野,偶尔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另一片土地,而他手里还拿着原来土地主的地契。正如在康科德边界的一处遥远田野,其实已经处于辖区之外,“康科德”一词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我亲身勘测过的农场,我亲自竖立的边界,依然如雾霭一般模糊不清;但它们没有化学试剂来自我修复,而是消失于镜中,只留下画家曾经的画作朦胧地立在那。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消失无踪了,而且后人也不会纪念它。
  一个午后,我漫步在斯波尔丁家的农场,这时我看到在庄严的松林后面,落日正发出耀眼的余晖。它金色的光芒洒向林间小道,仿佛照进宏伟的大厅。我肃然起敬,仿佛某个古老而荣耀的家族悄悄地住进了康科德这片土地。他们视太阳为奴仆,从不参加村里的社交活动,而且也没有人登门拜访。穿过森林便是斯波尔丁家的蔓越莓草地,他们的公园和游乐场就在这里。长高了的松树为他们的房子搭建了山墙,而房子在四周树木的掩映下依稀可见。我不记得是否曾听到他们的低声欢闹。他们似乎生活在云端。他们有儿女,身体很健康。农夫的车径直穿过他们的大厅,就像偶尔透过倒映的天空看到池塘底的淤泥,但对此他们并不介怀。他们从没听说过斯波尔丁,也不知道他们彼此是邻居,尽管我能听到斯波尔丁赶着车队经过的时候吹的口哨声。斯尔个人生活之宁静,无与伦比。青苔是他们的标志:松树和橡树上画得满满都是。他们的阁楼在树梢。他们没有政治,也没有劳动的嘈杂,不管织布还是纺纱。然而,在风住声歇之时,空气中会飘来一阵婉转悠扬的乐声,像五月里微弱的蜂鸣,那也许就是他们思考的声音吧。他们没有慵懒的思想,而外人看不到他们劳作,是因为他们不会纠缠在繁杂的琐事上面。
  我们拥抱大地,却很少攀登!
  依我看,我们可以稍微爬高一点。
  我们不得不活在当下。一个人若不因怀念过去而浪费当下的生命,那他将是有福之人。在我们的生活信条里,若目光所及之处的所有公鸡都在打鸣,那就说明为时已晚。普遍来说,这个叫声是个提醒——我们的行为和思考习惯正逐渐生锈过时。
  这只鸡发出的旋律,其动听之处在于没有哀怨忧郁。它的歌声轻易便让人潸然泪下或喜笑颜开,但谁能给我们带来清晨般纯粹清新的快乐?当我郁郁寡欢,耳边会传来时远时近的小公鸡的打鸣声,打破周日清晨木走廊的宁静,也惊扰了守灵人的沉寂。这时我会琢磨:“不管怎样,我和它总算有一个是安好快乐的。”于是,我忧郁的心也就欢快起来。
  去年11月的一天,我们看到一次美妙非凡的落日。当时我正在小溪源头处的草地上散步。在寒冷阴沉的一天过后,太阳终于要下山了,在即将下山之前,它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它的光芒如晨曦般温柔而明亮,点亮了枯草和对面森林的树干,洒向山坡上低矮的橡树叶。我们在草地上投下的影子,向着东方伸展延长,仿佛是阳光下仅有的一粒灰尘。光线之美妙,是我们哪怕片刻前都想象不到的;空气之和煦安详,足以让草原变成天堂。这不是永不再现的孤品,而是会永远持续下去,在无数个夜晚为走去那里的孩子带来快乐和信心。想到这点,我便觉得它愈发灿烂辉煌了。
  在某个荒无人烟的幽僻草原,太阳落下山去。它倾尽绚烂光辉,仿佛这是它有生以来第一次落山一样。在那儿,只有一只孤独的泽鹰,双翼被镀上了金色;抑或是一只麝鼠,从它的窝里向外张望;还有某条黑色小溪穿行在沼泽深处,它正准备要改弦易辙,绕过一个腐烂的树桩。在如此纯净而明亮的光芒下散步,我看到枯树叶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得如此温柔和宁静。我想我从来没有沐浴在这样的一片金色海洋中,没有涟漪或潺潺声。每个树林的西侧和凸起的地面都闪烁着光芒,犹如极乐世界金光闪闪的边界线。而身后的太阳仿佛是一位温和的牧羊人,在傍晚时分赶我们回家。
  我们就这样朝着圣地漫步,直到有一天,太阳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照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并用伟大的醒悟之光点亮我们整个生命,如秋日的岸边——温暖、宁静而灿烂。
其他文献
有一天,宋徽宗在宫里吃着饭,突然拿出几件玉壶、玉盏来,纠结地说:“我想用这个啊,就怕别人说太奢华了。”  皇上有压力,权相蔡京赶紧帮着解脱:“陛下应该享用天下的供奉,区区玉器,又算得了什么?”  宋徽宗本来就是一个向往奢华的人,听了这话,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后来他还搞出了花石纲,最后亡国,身囚异邦。明朝的于慎行评价此事说:“蔡京的话,不是降君之恶,而是遏君之善,罪不容诛。”不过他又分析,从这个故事
苏格拉底  帮我洗头的时候,惠淑的手机响了。  半躺着的我,闭着眼睛也能模拟她的动作。满手薄荷香的泡沫,她说“对不起”,关了水龙头,把泡沫冲洗一下,然后从插满梳子剪刀的围兜口袋里掏出手机。从她说“喂”的音调就知道,一定是她母亲的电话。她听了一阵子,为难地说,“我这里有人客,没法度听你讲,暗时再打给你。”但是那一头母亲巴着不放,继续倾吐,她又听了一会儿,最后决断地说,“不行啦,人客在等。暗时再听你讲
“面有微毒。”对此说法,现代人恐怕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对古代医家来说,这是常识。  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面“多食,长宿,加客气。畏汉椒、萝卜”,即吃面多易引发外邪侵入体内,用花椒、萝卜方能克其毒。他信誓旦旦地说,曾亲眼看到一些吃面多的山陕人小腹发胀、头发脱落而死。  宋代《本草图经》中说:“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  元代名医贾铭更夸张,说吃面中毒后,不仅掉头发,连眉毛也跟着一起掉。  应付“面毒
经常熬夜和通宵加班已经被定义为极强的致癌因素,与铅接触、UVA辐射属于一类。  -01-  毫不夸张地说,选择正确的入睡时间,可以放大睡眠的功效。  著名神经病学家、医学博士库里特·乔杜里说:“安排合理的睡眠时间,就像在股市选对投资时间一样——重要的不是你投了多少,而是你什么时候投。”  实践证明,人类在晚10:00到凌晨2:00处于睡眠状态,可以获得最佳的激素分泌和恢复效果。我把这段时间称为“黄
男人在遇到合法的妻子之前,情窦初开时大多用心爱过一个女人。这就是听爱人说旧人的妙处——寻常的傾诉里,说的人和听的人内心各有各的暗涌。  他们在一起经历了毕业、异地、等待和分手。他讲着讲着,担心说得太多对自己无益,于是草草收尾了。可他转念一想,担心这样仓促收尾反倒显得吊诡,又补两句“我早已不记得她了,她真的不如你”之类的话。  “后来你们见过吗?”女人问。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去年搞同学会的时候
书信的艺术逐渐沦丧,尤其是情书,尤其是男人写的情书。  我总疑心,一些稍有阅历的男人,在执笔写情书时,像政治家的地方多,像藝术家的地方少。他难免会考虑:一、信寄出去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二、如果恋爱失败,这些信将留下什么样的记录,别人又会怎样对待这些记录。这样一考虑,长信多半变成短信,有信也许变成无信。由情书之文采不足所生的缺憾,他知道用别的东西好好填补。  若银汉迢迢,见面不易,男人依赖情书的
在冰冻的平原,  马儿死去,一匹又一匹,  它们站立着,睁开石眼,  风将它们推倒,一匹又一匹,  它们轰然作响,一匹又一匹,  仿佛倒在一面无尽的石鼓上。  那时,我还是孩童,心生恐惧,  牙齿冻得直打颤,  望着它们平行的腿,  马蹄铁伸在空中,冷得直冒寒氣……  一,二,三,四,  我点数着它们平行的腿,  牙齿冻得直打颤。  我什么也不再想。  妈妈去了城里,将会带回面包。  遍地都是雪…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具体呢?  (小博士)  同学们,我们在习作的时候常常要描写景物。比如,有的片段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  写景的习作很常见,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
某天下午,路过街道拐角处的那个书店,信步走进。上一次逛是什么时候呢?远得已经想不起了。只记得以前跑书店,在层层排排堆积如落叶般的书海里要找一本心仪的书,指尖不知要划拨过多少,才能在看见它的那一瞬间,轻轻地发出一声惊叹:喔,原来你在这里。如果不巧正好缺货,就会悻悻而回柔肠百结。现在看书基本都是在网上直接买,查找,放进购物车,结算,一气呵成。此间没有任何纸页的触摸,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甜蜜磨难,所以也
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  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过她吗?”他叫我写信给我已经死去五年的姑母。  那次离家是很痛苦的。学校来了开学通知信,祖父又一天一天地变样起来。  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