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中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教育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责无旁贷。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求高校工会对师德建设应该重新审视和思考。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对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教育职能的优势,将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校工会 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论点,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来看,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思想道德层面,二是方法论层面。思想道德层面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法论层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思想道德层面为我们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道德上的约束,方法论层面为我们提供行动的依据和准则。
  二、高校工会与师德建设
  《工会法》明确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工会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社会职能。
  高校工会作为产业工会的一部分,同样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建设四项职能。其中高校工会的教育职能指的就是高校工会要教育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从该项职能着眼,可见高校工会抓师德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面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今天,如何推进师德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工会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三、高校工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加强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新形势提出了重要的任务。高等学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师德建设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①因此,高校工会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加强师德建设。
  (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加强师德建设。
  1.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高校工会在抓师德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师群体大部分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在教师队伍中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专门人才。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都有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的师德建设,能够更大限度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理论价值。再者,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加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新成果的教育,能够增强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若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高,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示范性影响,这无疑能够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同时也能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宽路径。
  2.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应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思想道德层面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中的一大精神支撑。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高校教师的爱国精神和政治热情,同时也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②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入持久地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要使每一位高校教师认识到,在今天的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从而激发教师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为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带着一颗爱国的心,本着对国家、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崇高师德的高校教师。③
  3.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④这也是除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撑以外的重要道德准则。若把“八荣八耻”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要求贯穿在高校工会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中,就能够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研究,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并给教师思想作风建设起到一个约束和规范作用。
  (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论层面出发加强师德建设。
  1.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引导。
  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划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論层面,是因为它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念,指明我们工作前进的方向。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教师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所以有必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的前进步伐和正确的风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亲和力和凝聚力。⑤在此共同理想的引领下,高校教师能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为了理想应该如何奋斗。
  2.高校工会加强师德建设,应该提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我们党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特点。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同样也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中,应该将其融入到教学团队建设中来,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真正实现高校教师科研创新、教书创新、育人创新。也只有实现改革创新,高校的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注释:
  ①杨六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建设,教育与职业[J],2008,(6).
  ②武宇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9.
  ③戚小强,廖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道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9.
  ④黄海,试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J].高校教育研究,2008(8):23.
  ⑤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006年12月1日在全国宣傳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杨六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建设,教育与职业[J],2008,(6).
  [2]武宇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9.
  [3]戚小强,廖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道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9.
  [4]黄海,试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J].高校教育研究,2008,(8):23.
  [5]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006年12月1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6]吴艳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7]莫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2009,(6).
  [8]潘光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OL].http://www.cnr.cn/jy/ynjyxl/yn/hhz/jz/200908/t200
  90831_505451020.html,2009.8.
  [9]杨六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2.
  [10]黄永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教师师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11]张向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08.12.
  [12]杜平,论工会在以人为本师德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教工,2003,(6).
  [13]缪昌美,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4]宋瑞荣,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6.7.
  [15]刘爱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对策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0.
  [16]饶咬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现状与重建[J].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4.
  [17]赵怡,试论工会在以人为本师德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2.
其他文献
摘 要: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关键词: 卡尔·比
摘 要: 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有情人的形象,上课时精心设计好导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再次巩固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商、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育是要培养有感情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
摘 要: 作为北欧斯堪第纳维亚地区极其重要的画家之一,哈莫修依的绘画作品以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去情绪化”、“冷色调”的单纯风格著称于世。本文作者通过解读他的几幅油画作品,来感悟其心灵深处的语言。  关键词: 哈莫修依 油画作品 作品意义    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录片《寻找失落的艺术》,我非常有幸认识了丹麦画家威廉·哈莫修依及他的画作,跟随记录中的主要人物米高·柏林爵士的讲解和步伐,
仅从电影作品的角度来看,《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意在传世而不在投资回报率的艺术片,其商业价值明显弱于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影片取得的789.6万元票房成绩虽创造了全国艺联纪录片的纪录,但离成本回收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若从打造“文化IP”的角度来看,《掬水月在手》却又是影片出品方“长文化产品”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借助影片的制作与推广,出品公司得以链接与整合多种社会资源,经由合作打造的衍生产品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以文化常识为佐证,以批判的眼光解读土默热先生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以元春这一人物形象为切入口,就元春的身份、封号、原型、判词、曲子、省亲情节等方面驳斥土默热先生的谬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以《红楼梦》原文为基础,尊重文本,以平民视角解读元春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 元春 土默热 原型 判词 元妃省亲    近来,拜读了土默热先生的大作《土默热红楼判词新解》(中国
摘 要: 林徽因学贯中西,她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婚姻观、儒家的生命本体观、诗画意境创作手法也渗入到林徽因的灵魂中。中西两方面的精神资源在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相互碰撞并融合。本文旨在通过唯美的浪漫与超脱的性灵、含蓄的象征与诗画的意境、先锋的现代技巧与传统的叙事技巧、西方的现代思潮与东方的文人情怀这四个方面的对比阐述,对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受
2021年春节档,凭借《你好,疯子》(2016)与《无名之辈》(2018)走入主流电影视野的中国新生代青年导演饶晓志,再次从城市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叙写了善良、淳朴而狡黠的边缘人群生活。这部以“2021年,你做好准备换个活法,‘牛’转乾坤了吗”为宣传口号的喜剧片《人潮汹涌》(2021)翻拍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人》(内田贤治,2012),采取了将两名性格反差巨大的角色进行“身份对调”的叙事策略,并将故事
摘 要: 陈子龙是明末的诗词大家,其诗豪放瑰丽,雄浑飘逸,体现了情与气的融通,在同时代很少诗人有此鲜明的特点,这也是陈子龙诗歌的审美新质之所在。本文结合陈子龙诗作,分析了他的诗风。  关键词: 陈子龙 气 诗风    陈子龙的朋友宋征璧序陈子龙、李雯《陈李倡和集》云:“卧子弱年孤露,心多伤悼,遇物缠绵。舒章壮志沈寂,触事所起,增其风调。是以游思流畅,不废儿女之情;深怀孤出,动有风云之气也。”①“儿
摘要: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看“迷信权威,追赶时髦”和“故弄玄虚。不知所云”两大恶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本文认为,教师应当抑制浮躁,关注自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真正扎实文本,扎实课堂。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 恶习 对策    近段时间,笔者曾在一博客上看到商友敬先生针对时下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作
摘 要: 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介绍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得到启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能够切实体会学生的处境,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关键词: 课堂教学秩序 学生 心理根源    小明,是我工作第一年接触的一位高一的男生,中考成绩在班里处于末几位。性格开朗,过于好动,据其他任课老师说他尤其爱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