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清蛋白的降解性能初步评价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筛选可降解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的乳酸菌,该研究以产蛋白酶作为初筛标准从奶酪中分离筛选获得8株乳酸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株,Lactobacillus casei 2株,Enterococcus faecalis 2株.利用这8株乳酸菌对草鱼中提取富集的PV溶液进行孵育,SDS-PAGE分析发现Lacto-bacillus casei B-2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17孵育后的PV含量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这2株乳酸菌对PV免疫活性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这2株菌孵育PV溶液36 h后,PV发生降解,其含量显著下降,且免疫活性分别下降了96.5% 和84.8%.由此可见,这2株乳酸菌具有降低鱼类主要过敏原致敏性的潜在能力,为今后乳酸菌发酵鱼肉开发低致敏鱼肉制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葡萄种植过程中普遍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可避免造成酿酒葡萄中有害物质残留,从而进一步对酿造葡萄酒品质与安全带来隐患.本文综述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农药残留对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重点讨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除梗破碎、浸渍、发酵、澄清、过滤等工艺对常见农药残留迁移、降解和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农药残留对葡萄酒中主要风味物质(醇类、酯类和挥发性硫化物)的干扰,旨在为葡萄酒农药残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保障葡萄酒安全和优质生产.
食品微凝胶是指尺寸在微米及亚微米量级,由天然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具有一定凝胶网络状结构的胶体粒子.由于材料的多样性和尺寸效应,微凝胶表现出结构稳定、溶胀响应、界面活性、流变特性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受到食品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乳化、食品功能性物质荷载与递送、质构调节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类微凝胶的材料、制备方法、基本性质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微凝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人造肉分为素肉和细胞培育肉两类.高昂的生产成本以及尚未知的安全监管风险制约着细胞培育肉的上市销售.素肉作为一类传统而又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人造肉产品,正成为全球食品领域研发的热点,素牛排、素鸡块等素肉新产品也不断上市销售.但是,素肉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标准尚不健全完善,给其合规监管和产业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素肉法规标准现状,重点对国内外素肉产品命名及分类、动物源成分使用、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微生物限量、标签标识与声称等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
松二糖具有低热量和不致龋齿的特性,在食品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淀粉蔗糖酶相比,Cau-lobacter crescentus蔗糖水解酶突变体S271A(CcSH S271A)转化蔗糖过程中产生的麦芽寡糖副产物少,可代替淀粉蔗糖酶用于松二糖制备.该研究将CcSH S271A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重组表达,对该重组酶进行酶学表征并对其制备松二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重组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8.0,在30℃时热稳定性好,半衰期为312 h.当底物蔗糖
酸水解产生的副产物会严重抑制小麦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该文针对树脂对小麦秸秆水解液中丁醇发酵抑制物的脱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及大孔树脂XAD-4对小麦秸秆水解液进行抑制物脱除处理,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离子交换树脂732处理后丁醇得率及含量均高于大孔树脂XAD-4处理.离子交换树脂732处理后在糖质量浓度为33.23 g/L的条件下发酵,丁醇和总溶剂质量浓度可达到7.58、13.09 g/L,得率分别可达到0.23、0.40 g/g,相对于对照组产量分别提高了5.3、5.9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传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生化鉴定法、核酸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等,其可靠性高,但操作相对繁琐、费时,且灵敏度较低.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由生物学、光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新型微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本文对比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基于适配体、噬菌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或光学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新方法,并对
食品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生产技术,通过3D打印可以设计并生产营养价值更高、感官品质更佳的新型食品.肉类是人类饮食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各种营养素.基于肉类加工的3D打印技术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食品3D打印机的结构和原理,详细论述了肉糜和培养肉的3D打印工艺,并介绍了影响肉糜和培养肉两种肉制品3D打印工艺的关键参数以及后处理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展望了肉类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并对4D和5D打印的概念和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食品的多维打印提供参考.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能选择性地与被分析物结合的仿生学技术.本文阐述了MIT在食品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传感器检测食品危害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讨论MIT与分离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检测,以期为MIT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蛋白质理性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在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基础上,构建5个突变体酶A98N、S307N、G262N、S216N和S258N,考察了有机溶剂、温度、剪切力、氧气、辅酶NADPH浓度对突变体酶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A98 N在磷酸盐(potassium phosphate,PB)缓冲溶液中比酶活力提高10%,而S307 N没有酶活力,其他3个突变体比酶活力均有降低;A98 N和G262 N在PB/甲基叔丁基醚的双相体系中界面稳定性比原始酶wtCpCR分别提高
泡沫分散体系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赋予食品体系良好的质构和感官特性.本文分析了泡沫形成与稳定的相关机制及泡沫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纳米颗粒的粒径、表面净电荷、形态和界面特性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影响泡沫体系稳定性的机理.另外详细分析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的相关制备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精准制备蛋白质纳米聚合物以获得具有理想泡沫质构特征的食品体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促进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在泡沫类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