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教学内容,不简单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由浅入深地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图形 旋转 基础 目标 度角 经验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4
  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看上去非常简单,所以很多教师教学这样的内容时认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然而,正是由于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导致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准确,难以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图形的旋转(一)”这一内容的教学,谈谈如何将简单的数学知识教丰富了。
  一、激活已有经验,让学生学习有基础
  虽然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旋转,但由于学生积累的经验是不系统的,所以在学生描述旋转这一现象时,教师应加以总结,强化学生对旋转这一现象特征的认识。
  师:一辆自行车在路上行驶,什么部位在旋转?
  生1:车轮围绕中间的轴转动,所以是旋转。
  生2:蹬自行车时,脚踏所作的运动是旋转。
  师: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旋转就是一个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过程。旋转有两个特征,一是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二是物体做圆周运动。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旋转的天地,看看还有哪些内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二、安排层级活动,让学生学习有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学时可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安排一些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活动1:学习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
  (1)哪位同学能用手模仿一下钟面上时针走的方向与轨迹吗?
  (2)那么,对于时针走的方向,可以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如果是相反方向呢?
  (3)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活动2:小组讨论旋转一定的角度应该如何旋转。
  (1)观察教材情境图(如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这个收费站横杆的运动轨迹吗?想一想,它应该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2)你能用刚才学习过的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词来表述出收费站横杠的运动轨迹吗?这一横杆旋转了大约多少度?先在脑子里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活动3:说一说,画一画。
  (1)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吗?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度?
  (2)做课本第28页的“画一画”(如下图)。
  ……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明晰了旋转的含义,而且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来操作,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三、加强交流研讨,让学生学习有补充
  一个人的思考角度往往是不全面的,而通过交流研讨,可以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促进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加完善。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够说一说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吗?
  生1:如果旋转的方向与钟面上时针走的方向是一致的,那么就是顺时针旋转;反之,就是逆时针旋转。
  生2:我们不能每一次判断旋转都要拿着一个钟面来比划吧?
  生3:在解答有关旋转方向的数学问题时,先想一想钟面上时针走的方向,然后在脑海中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生4:我感觉这样也不好。我刚才在反复地进行比划,发现顺时针旋转就是向右旋转,逆时针旋转就是向左旋转,这样就好记了。
  ……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对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对于简单的数学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教学,而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整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深度、有广度。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如何使学生熟练地进行珠算式心算?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正视珠算中的算理训练。现就自己在一年级的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算算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而要使学生的猜想切合实际,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常会使学生的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习题再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增添厚度  案例:  (出示第一张纸条,把这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来表示,再出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  师: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1/2。  师(接着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然而,正是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引入,教师们越来越忽视使用教学的另一重要辅助工具——教具。实实在在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为具体、直观。教具的演示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能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展露无遗。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教具使用的片面性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  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家    (一)最优化问题:煎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实践证明,错误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真实存在。错误能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拨,
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
“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  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辨别方程的
一、适时板书:让课堂拥有流畅  【片段1】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做数手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一根手指,一个指缝,一根手指,一个指缝……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一间隔的物体有哪些规律。(板书:找规律)  师:生活中,像手指和指缝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很多(出示例题情景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几组这样一一间隔排列
[摘 要]通过对一道题解题方法的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习题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拓展延伸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0  最近,看了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其中第21题十分有趣,虽然不难,却考查了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
[摘 要]吴正宪是一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平均数”是她最为著名的公开课之一。通过对吴老师课堂对话类型的统计和归类,总结出有效对话的功能及特点,使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对话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话 类型 有效 功能 机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29  “课堂对话表现有师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