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

来源 :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约型园林绿地主要目标是做到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为人类营造舒适而健康的绿色生态环境.如何营造合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期节约型园林绿地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总结节约型园林绿地营建的主要方式,从材料就地使用及再利用,植物合理配置及管理养护,雨水收集利用及保水材料使用,能源节约及新能源开发,借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节约型园林绿地营建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上海市绿化建设的提升,园林废弃物产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开展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研究,降低其对城市市容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助力上海建设“无废城市”.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园林废弃物管理单位、处置单位及转化产品应用单位等角度为切入点,摸清上海市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分析现阶段园林废弃物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推动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为相关部门政策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是中小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与校园农场设计的结合进行探究,提出中小学生态教育应从生态智育、生态德育、生态实践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校园农场设计方法,并以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为例,规划设计生态型校园农场,为类似校园农场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江南园林蕴含社会文化、性别观念、等级秩序等复杂的社会系统,映射了不同时期女性角色与空间的变化.选取私家住宅园林、开放性私家园林、城市公园与别墅园林类型共6个近代江南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布局、空间特征、性别属性等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空间句法对其连接值、整合度、协同度进行量化分析.厘清近代江南园林由性别尊卑向平等、由低效向高利用率空间转型的趋势,概述在女性角色由家内“闺秀”向社会“女公民”发展的过程中近代江南园林空间的转型特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升级更新诉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浙江省“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行未来社区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三化”融合.而如何在社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场景营造中实现“三化”融合,关乎未来社区建设的成败.在此背景下,选取杭州市西湖区五联西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设计”模式分析了该小区的既有景观特征以及现存问题.同时从建筑学角度,在“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层面开展面向未来社区建设的景观更新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为城市老旧小区空
自改革开放初期“生态观”思想在中国正式确立,城市绿地建设强调生态系统平衡、注重城乡统筹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该时期前承苏联模式下对其绿地形式的效仿,后启1992年“园林城市”建设热潮,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选取1978-1992年间相关论著、图档文献进行梳理,对该时期的城市绿地分类、定额指标计算方法、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多元绿化形式4大主要方面内容加以研究,总结在“生态观”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绿地发展与实践的特点、产生原因及不足,以期为当下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镜鉴.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古代城市景观所具有的诗意也在逐渐减退.针对当今城市景观建设粗糙、缺乏诗意等问题,以南京为例,采用文本挖掘与分析技术,整理筛选古代描写南京的诗词文本进行词条挖掘与转译、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究城市景观诗意的本底,讨论城市景观诗意的保护和延续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山水格局是城市景观诗意形成的基础,提出了以整体性保护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来延续城市景观的诗意,并对语义分析所得到的5种景观类型营造方式提出建议.
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从农田景观着手,探讨乡土文化在打造农田景观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分析乡土文化元素的主要类型,从乡土空间、乡土材料、乡土建造和乡土事件4个方面展开,并结合实践案例探索农田景观中乡土文化元素的体现,强调运用乡土文化的强化和输出形成文化重塑,期望通过打造特色农田景观来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拙政园是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入口空间的变化直接影响游人的入园体验.研究拙政园不同时期的入口空间特征,对园林古建的保护及现代园林入口空间设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基于视域分析法,利用参数化软件Grasshopper对三个时期的拙政园园林入口空间序列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相关指标包括最大直径(MaxDiam)、直径方差(Var Radial)、视域面积(Iosvist Area)、圆度(Circularity)、游离度(Drift)等,进而研究并总结其空间结构的变动对空间视域和游览体验的影响.
绿色基础设施(GI)概念发展至今已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GI公平性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以“GI公平性”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从2005—2021年间的184篇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对相关学者合作网络、高被引文章、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GI公平性研究主题跨度大且交叉广;研究热点分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水域公平分布、社会公平与社区研究、城市规划公平与GI公平性评估、GI与气候正义等领域;近年来研究趋势体现在“框架”“政策”“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儿童面临与自然割裂的困境,而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儿童熟悉的成长与活动场所,对开展自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自然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从场地的本质与功能两个角度研究自然教育对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打破界限、模拟生境、巧用小品、重视参与5点设计策略,并以南京市马群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为例,为今后幼儿园设计和改造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