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确诊和分型定位检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1]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者的5%~15%[2].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者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3]。

其他文献
技术转让活跃于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中,本文通过对“技术”和“技术转让”的内容和含义进行界定,总结了技术转让的实施和利用条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探讨了国际
IT was perhaps ironic that fierce storms lashed New York and the Philippines leading up to the Doha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December. The storm within the conference was to deliver three thing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进行高脂颗粒饲料喂养,分别在喂养0、4、6、8、10、12周末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兔腹主动脉弹性的各种指标,包括弹性系数(Eρ)、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速度(PWV-β);每次超声检查完成后随机处死4~6只兔做病理检查,测量腹主动脉内膜厚度,并将血管回声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