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科技信息传播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1962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其具体内容为: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几个发展阶段。
  
  二、根据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状况
  
  最初的革新者,即符合扩散基础的10%到20%。这一部分人是勇敢的先行者,他们自觉推动创新,在创新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自主接受创新事物,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创新信息,并努力尝试创新。但是,鉴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情况,这一部分人数的实现不可能完全通过农民自主完成,必然需要政府的介入。
  政府对于科技信息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活动,号召农民采用创新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政府集中的方式组织一部分农民进行创新的试点。这一部分农民应当有较高的代表性,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在创新试点取得较好成果的时候,可以吸引农民的参与。政府通过技术帮助和生产示范,帮助他们实现从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变。
  在最初的革新者尝试采用创新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的时候,早期采用者开始加入创新的队伍。他们是受人尊敬的社会人士,是公众意见领袖,乐意引领时尚、尝试新鲜事物,但行为谨慎。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威信和榜样的代表。他们的选择引领整体的选择趋向。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和了解,自发加入创新的队伍。由于其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他们成为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另一个核心。
  在最初的革新者和早期采用者参与创新扩散的过程时,对整体而言,其扩散过程较为缓慢。而当早期采用人群和后期采用人群参与创新扩散的过程时,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早期采用人群是有思想的一群人,也比较谨慎,但他们较之普通人群更愿意、更早地接受变革。后期采用人群是持怀疑态度的一群人,只有当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了新鲜事物的时候,他们才会采用。由于革新者和早期采用者的威信和示范作用,这部分人也参加创新扩散的过程。这是创新扩散人群的主体,这一时期是科技信息得以全面推广的重要时期。
  迟缓者是保守传统的一群人,习惯于因循守旧,对新鲜事物吹毛求疵,只有当新的发展成为主流、成为传统时,他们才会被动接受。可以说,这一部分人是否加入创新扩散过程,对于创新采纳者的绝对数量变化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了。这也就是达到了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三、加速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要加速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是导致创新扩散过程中联系断裂的重要原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突出文化培训,通过有重点、有计划的培训,增加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二是着力强化技能性培训,以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三是不断加强引导性培训,围绕重点创新项目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为重点项目的落实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加强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增加关于农村科技信息的数量,保证农民有信息可以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农民有时间收集信息,避免农民为了科技信息而影响生活;三是政府可以组织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加深农民对科技信息的了解,增加农民参加创新扩散的积极性。
  
  (三)要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扩散平台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必须以信息的传播为前提,建设农村技术创新扩散的信息平台势在必行。搭建农村技术创新扩散信息平台,就要大力实施“三电合一”农村信息服务工程,即利用电脑网络采集信息;利用电话语音系统实行在线解答;利用电视传播农业节目。这样,将电脑、电视、电话三种信息载体有机整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使技术创新在农村扩散。
  
  (四)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
  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推广新知识和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渠道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且在解决接受者对信息抵制或者冷漠的问题上比大众传媒更为奏效。人际渠道的信源可以补充信息或澄清要点,能跨越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因此,在对农民的说服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人际传播的手段,可以是一对一的直接说服,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说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倾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时代变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关注的焦点。在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将自我融入社会、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从激发社会责任感角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成为富有现实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责
摘 要: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实训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对学生吸引力下降、不注重学生心智成长等问题。 “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职 数控 理实身心一体化  课 题: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1508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前中职学校在专业课
摘要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立法对这一问题的定论并不表明是终局性的定论,尚有值得探讨的余地。本文认为,第三人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是基于登记的公信力,而不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对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之争的缘由在于对登记公信力和善意取得制度的认识混淆。  关键词权利表征 登记公信力 善意取得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
摘要司法不仅有规范功能,还有社会功能。避免法律滞后性带来的不良后果,灵活处理不断变化的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则需要充分重视司法的社会功能,把司法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关键词社会矛盾 能动司法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9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本文对济南市天桥区标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中发现,“村改居”社区的居民身份发生了转变以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及时地健全,从而造成了居民就业困难、社保资金来源少等问题的存在。而解决这些问题,要依靠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安置措施、妥善处置集体资产等方法。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 社会保障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摘要美国宪法被认为是“伟大的妥协”后的结果,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根据哪些理论制定了宪法,以及在他们的眼里什么是立宪主义,根据这些理论他们怎样勾画了美国的国家框架。这些是笔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立宪主义权利分立宪政  中图分类号:D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35-02    立宪主义理论在西方国家已经历很长的发展历程。立宪主义和一国有无成文宪法没有直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事领域也随之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商号权和商标权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以案例为视角,讨论在商号和商标保护中的法律冲突以及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商号权商标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140-01    一、商号与商标权利冲突的类型    一般商号和商标权利冲突有以下三种:(一)将
摘要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常在家庭中被父母“理所当然”地侵害,这在中国家庭尤为明显。本文结合中国现行法律进行简单综合,发现目前法律并无完整的制度规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进而对“隐私”和“隐私权”两个概念进行探讨,欲从实证的角度得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隐私权的内容。最后对未成年人享有的隐私权作二分法上的分析,并得出未成年人隐私权具有绝对权与相对权双重属性。  关键词隐私权 未成年人 绝对权 相对权  中图分
摘要刑法总则用一个法条概括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示例性抽象规定,通说认为此种情节是多功能情节,但本文认为其仅是法条概括的集合情节。因制定法语言的精练属性,总则对犯罪事实的定型化无法做具细规定,但却隐含处罚适用的实质差异。根据罪质和法定刑的差异,文中将各罪分为极轻罪、较轻罪、轻罪、重罪、较重罪、更重罪、极重罪,反思多功能量刑情节并理性建立集合情节的处罚分级规则,明示处罚的唯一性,重申立法精神而彰显其
摘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是构建大调解机制的核心方式,对三者资源的整合涉及到大调解机制建设的成效。三者在实践中的运作状态是构建其相互协作的逻辑起点,本文指出应在法规范的范围内构建三者合理的运作衔接机制。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程序调解效力协作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66-02    大调解机制是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发挥人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