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周测,每日一练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读书的时候,一个学期只有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偶尔有些单元小测之类点缀,那时的测试,同学们心里总有一种紧巴巴的感觉,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更会对考试有种特别的期待。
  不知从何时开始,学校出现了月考,而且迅速推广到了全国各校各年级,到现在,月考成了中学教育一个特定的风景。
  后来又发明了周测。其他科不说,单就数学,每周一测就有许多中小学都在严格地执行。语文、英语更多的是双周一测。我估计周测肯定是从毕业班开始,然后逐步向各年级渗透,到现在已经成为各学校的固定模式了。
  月考、周测的初衷一定是以考代练,以考促学,估计也曾见过显效才会普及得如此的快。
  就高一来说,按全省学科课时的安排,中英数每周课时是四节,数学每周一测,总要一节课评讲,按现时的做法,那还剩三个课时,也就是说一周三个课时就测一次,这比做作业的量还多、还频繁。怪不得许多教师在概叹课时不够,也不怪学校不顾上级的三令五申,争着要用周六来补课了。
  再说,周测考试时间固定,周期的考试肯定不能与我们的教学进度相同步,考试的系统性、知识的板块更无从体现,而过去的单元考试有一个相对系统的内容(一个单元),在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方面都较有帮助。
  更者,科任教师每周出一次题,或者仅就几节课的内容出一次题目,每周改一张试卷,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备课时间相对减少,又何来高效的课堂呢?更有甚者,不少学校还对某些学科实施每日一练(测)呢。
  月考,周测,每日一练,凡此种种,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说,单就过于频繁的考试,就大大地削弱了考试的功能。学生对考试麻木了,没有了期待,甚至许多学生对考试成绩看淡了,这也会大大地削弱了考试的作用。
  月考、周测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必定是一种低效率的重复劳动,属于疲劳战术,既加重师生的课业负担,又削弱了考试功能。因而,我大胆呼吁,取消月考、周测这种不正常的应试产物。
  
其他文献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结构素描则是基础的基础。提高结构素描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但是,相对于中国画、艺术设计、色彩等教学内容来说,结构素描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而且,结构素描对形体比例、结构透视的要求比较高,要经过反复训练才可以提高结构素描的表现能力。如果学生在暂未理解的状态下反复练习而难以进步的话,很快便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难以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
毋庸讳言,时下的语文教学正陷入了这样一种误区,虽然本意是在于提高学生素质,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但是大量的非语文元素却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语文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与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仿佛成了一堂综合课;本该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却成了鸦雀无声的“电影院”;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上用声像的欣赏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以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总离不开提问这一环节。师生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反差,构成了教育特有的而且是永恒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加快,不少学生已经不再满足被动地接受知识、观点了,“另类”的思维支配着他们的言行,以致“另类提问”也日渐增多。他们提问的内容往往五花八门,提问的广度和深度也经常令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更需要我们着力引导解决的课题。    一、“另类提问”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听了不少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研讨课、推广课以及示范课。每每听完这些课,在对执教教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感悟,诚恳地谈了自己对新课程教法的看法及认识,以期通过这些看法及认识,推进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    一、以学生为主导还是以教师为主导    新课程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是学生学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知识加工过程.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按部就班、照例模仿、套公式解题、重复机械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少教师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得一塌糊涂.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一下子又没做出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师生只注重定理的结果而忽视定理的形成,或只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都是那十几位学生。我很想改变这种不良的局面,也花了不少心血,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就是不尽如人意。因为那些少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答,就是声音小或者语言模糊不清,如果让他们回答,就会耽误很多时间,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毕竟每节课只有45分钟。更主要的是,这些学生也不愿回答,因为一答不上,在众多同学面前就下不了台,那份尴尬很难咽,怎么办呢?  又是一节语文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想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