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软件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初探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陵科技学院在南京软件名城的建设中将逐步转型成为软件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二级学院也面临着专业转型的任务。研究表明:翻译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应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选取与软件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利用开放型语料库的资源优势,最终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建软件大学 英语专业 翻译课程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南京被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的称号。之后,南京积极筹建软件大学。这项举措以南京地方性高校金陵科技学院为基础,以期把学校快速改造成为以软件学科为主导的一流软件大学。在学校快速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外国语学院作为二级学院也面临着专业转型发展的任务,要完成非涉软专业向涉软专业的改造,学科专业涉软方向的设置等。这对英语专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英汉翻译课,具有实用性强,在各专业领域广泛应用的特点,这其中也包括在计算机软件专业领域的运用。韦忠和引用了著名的语言服务行业市场调查公司 Common Sense Advisory(CSA)2011年的调查结果其中提到:全球软件和相关服务领域在语言服务方面的采购投入比2010年增长了18%。[1](p.71-74)这说明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它对语言服务(主要包括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针对软件专业的翻译人才也越来越急需。他还指出,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机构运用在线语言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在线语言服务。由此可见,软件行业的发展促使了职业翻译的发展,职业翻译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基于网络的软件技术的支持。翻译与软件专业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因此,翻译可以作为外国语学院专业转型过程中,英语专业与软件专业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如何通过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培养符合南京区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软件行业服务的专业翻译人员,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二、研究结果
  (一)更新教学理念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他们的课堂行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知识本身[2](p. 5);教师教学的理念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3](P. 1),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4](P. 40),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戴炜栋在2004年指出了现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的表现,其中有两点分别是人本主义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5](pp.10-17)人本主义学习论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让学习者自由学习和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情感。 [6]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5] (pp.10-17)因此,学习不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相应地,“从教者”的任务也就由传授知识转变成了为“学习者”的那个建构过程提供帮助[7]。“以学生为中心”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首先需要具备的教学理念。
  具体到指导翻译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是我们翻译这门实用性和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翻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迅速就业,如果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话,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失业。熊兵在对比了中美翻译教学之后指出:在教学理念上,我国的翻译教学应该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实际需求和职业需求, 让翻译教学走出象牙塔,使之与社会实际需求、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接轨。[8](pp.87-96)其次,我们要对作为一个语言服务行业和产业的翻译有全新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翻译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翻译工作不再是以前独自单干的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合作的方式。因此对译员的要求也不单是要具有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能力,而是要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潘华凌等人指出:译者的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整理和应用各种资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能力这些工作能力及服务能力。这是由翻译活动的行业化和市场化决定的。[9](pp. 79-83)因此,我们要按照这些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设置,最终实现为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译员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翻译教学中也应相应地采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翻译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倡让学生多参与翻译项目工作坊,以促使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为学生尽快获得职业翻译者的素养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保障[10](P. 22)。要想在翻译课上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要使用“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朱玉彬、许钧解释,“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是指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11](pp. 84-88)“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突出翻译教学目标中的运用与评价层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同学和教师讨论,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别的翻译任务中,并且能够对自己所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有评判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讲解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成为引导者、信息提供者和被咨询者,而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和兴趣。“授人以渔”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目的。   2.“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
  “翻译作坊”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过程教学模式,它把实际的翻译过程移植到翻译课堂上。李明和仲伟合指出:“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12](pp. 32-36)熊兵在《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一文中也提到现今美国翻译教学大量采用“作坊式翻译教学法”(Translation Workshop),强调学员对问题的讨论、经验的分享和实际任务的完成。其翻译教学过程仿佛是某翻译作坊在完成从外承接的翻译项目,学习者正如翻译作坊中的翻译人员一样,对所译资料通过各自研读和相互讨论,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翻译。[8] (pp.87-96)
  Visintin给出了这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1)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等选择合适的文本。(2)学生阅读文本,弄清文本类型、风格、出处以及读者对象等。(3)学生轮流高声阅读文本,熟悉文本话题、理解文本大意。(4)学生各自默读文本,对不熟悉的术语加下划线,并思考可能会遇到的翻译困难,然后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就翻译问题、翻译策略以及可能的译文等方面分享各自的观点。(5)学生借助词典或其他信息资源,抑或求助专家等,进行初步翻译。(6)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较各自的译文,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的一个译文,或者当小组内成员对某处的翻译无法达成一致时,每个成员保留各自的译文。(7)小组中的每个或某个成员高声朗读自己的译文,其余学生集中精力倾听,然后提供不同于阅读者的译文或对译文进行评论。(8)重点讨论翻译某个语段时在选择自认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之前的思路和如何运用某种翻译技巧。这种做法有些像我们经常说的“有声思维法”。(9)每一小组给出最终译文,教师收集所有译文并评分。[13]
  但张威指出: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降低教师的教授活动而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一般来说,学生自主活动学习的效率低于讲授学习,因此在教学目标固定的条件下,需要增加教学时间。[14](pp. 112-115)因此,他提出了基于JITT(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的翻译教学。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互联网络拓展学生学习时间,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衔接,并且鼓励学生互相教对方知识,互相学习,同时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张春柏、吴波也指出,翻译工作坊不应停留在课堂里,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继续与教师和同学互动。[15](pp. 70-73)
  由此可见,在课前,利用网络发布翻译素材,回收学生的翻译反馈;在课上,使用“作坊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翻译过程,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给出译文;在课后利用网络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提供继续讨论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能保证“作坊式”教学法的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对于学生提交的译文,教师可以考虑尝试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回顾和总结,并反思自己翻译技能和策略运用的优劣,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真正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小组成员互评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教师主要是在评价学生译文的优劣之处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搭建支架和平台。
  (三)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随着南京“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设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的是国外软件企业也有可能进驻。在此过程中,企业本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地化是指对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语言材料、程序、包装方案、用户界面等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翻译和改编设计,以适应特定国家和地域的市场需求的过程。本地化行业是为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语言文字和技术服务的新兴行业。[16](pp. 45-48)因为本地化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翻译公司开始朝本地化服务的综合方向发展。本地化翻译人才除了需要具备翻译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运用机辅翻译、翻译记忆工具等电子技术的能力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因此,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核心的课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开设其他一些课程,例如计算机运用高级知识、如何使用机辅翻译工具、企业管理等课程。
  2.教学内容
  在选取翻译课程的教材时,教师应该考虑要与软件专业紧密结合。丁大刚等人在对职业译者进行市场调研后指出:在被调查的职业译者中,有74%的人认为在从事翻译职业之前准备得最不充分的是专业知识。[17](pp. 41-44) 这与翻译课程普遍使用的教材和进行的教学内容有关。目前翻译教材中所选取的翻译素材大多是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很少专门涉及某个专业领域。这就使得学生在翻译课上所学的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软件专业培养翻译人才,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如保清和符之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王泉水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毛正坎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等这样的教材。然而国内目前专门针对软件专业英语编写的翻译教材还很少见,因此教师需要选取课外的翻译素材。教师可以挑选原版软件专业书上的内容,或者使用真实的翻译材料,例如软件公司的资料部需要翻译的产品手册等。教师也可以承接软件公司的翻译项目,然后把任务分成若干部分分配给小组,再由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一部分。在提交任务前,教师可以就翻译的质量把关,并对每个学生的翻译成果进行评价。如果翻译项目有经费,也可以按照学生的翻译成果分发给学生,激励译得好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翻译素材应与市场和就业紧密相关。熊兵在《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到的关于美国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借鉴。他说美国的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取向(practice-oriented)和市场化取向(market-oriented)”。 [8] (pp.87-96)学生只有学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翻译素材,接触真实的翻译任务,才有可能在就职后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胜任职业译员的工作。   此外,开放型语料库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来源。语料库是一种“开放的”翻译教材。目前可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主要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研究中心已研制的“汉英平行语料库”、“汉日翻译语料库”,以及香港教育学院的王立勋博士建立的面向英语和汉语学习的双语平行语料库。[18](pp. 45-48)语料库给教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从语料库中及时大量地选取语言材料用以翻译教学。在实际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检索软件,使得大批量双语对译实例能够同现,为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样例,供讲解和仿习[19](pp. 27-32)。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语料库和检索软件,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词语索引软件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语料,并最终从众多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三、结论
  教育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老师们从内心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实现自身从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地体现。“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和“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与软件专业、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都给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翻译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亟待提高。要想把翻译课程与软件专业结合开成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甚至开成一个专业,成功转型为软件大学的翻译专业(涉软方向)或者软件翻译专业,继而为南京成为软件名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致谢:
  衷心感谢安徽大学朱玉彬教授在本文撰写和修改过程中给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悉心的指导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韦忠和. 2012年及未来几年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翻译,2012(3).
  [2] William,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UP, 1997.
  [3] Arnold, J. & Brown, H.D. A map of the terrain [A]. In J. Arnold (ed.).E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 Cambridge: CUP,1999.
  [4] Schommer M. An emerging conceptualization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their role in learning[A]. In R.Gardener & P. A. Alexander (eds.).Beliefs about Text and Instruction with Text [C].Hillsdale, N.J: Erlbaum, 1994.
  [5] 戴炜栋.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6]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 Duffy,Thomas M. & D. J. Cunningham. Constructivism: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A]. In 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C].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Macmillan,1996.
  [8] 熊兵. 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J]. 外语界,2011(1)。
  [9] 潘华凌,刘兵飞. 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1)。
  [10] 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Education [M]. Brookland: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11]朱玉彬,许钧. 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1).
  [12] 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 2010(4).
  [13] Visintin, A. Z. Workshop on pedagogic translation as a skill-enhancing tool. MEMORIAS DEL IV FORO NACIONAL DE ESTUDIOS EN LENGUAS (FONAEL 2008).At: http://fel.uqroo.mx/adminfile/files/memorias/Articulos_Mem_FONAEL_IV/Zanier_Visintin_Alessio.pdf
  [14] 张威. 基于 JITT 模式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与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2(3).
  [15] 张春柏,吴波. 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2).
  [16] 苗菊,朱琳. 本地化与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J]. 中国翻译,2008(5).
  [17] 丁大刚,李照国,刘霁. MTI 教学: 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J]. 上海翻译,2012(3).
  [18] 罗选民,刘斌. 关于开放型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思考[J]. 外语教学, 2009(6).
  [19]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 2004(6).
  作者简介:
  陶然(1979-),女,汉族,江苏高邮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调Rap1GAP基因表达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白血病动物模型验证体外实验的结果。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已构建的Venus/HL-60细胞(空载体对照组)及Rap1GAP过表达单克隆细胞株Rap1GAP/HL-60(R1、R2)细胞的Rap1GAP表达水平,Transwell方法检测空载体对照组、R1、R2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传感器、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技术正被充分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智慧医疗也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了该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医疗诊疗流程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所提方案主要对两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一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提供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给用户,促进了疾病由治疗性干预到预防性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近年来,根据
人们对于远程医疗的巨大需求,使得与之相关的人体局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技术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BAN系统通过将无线传感器植入人体体内或置于体表,实现对人体体征参
文中基于RS 485总线设计的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对土壤温湿度进行监测的功能,它由温湿度传感芯片、单片机和RS 485通信模块组成,其中温湿度传感芯片负责温湿度的采集,并将采集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索当今一个有趣的自发行为表现,笔者将之命名为“复制-粘贴综合症”。全文运用席慕容的作品《独白》中的部分诗句为隐线,以笔者自己写论文时的心理表现为微观心理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模型及心肌梗死模型,探讨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4月龄)建立IPC模型及IPC后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6、12和24 h亚组)、IPC组(0、6、12和24 h亚组)、单纯心肌梗死(MI)组及IPC+MI组.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乳头肌平面梗死心肌与左心室心肌面积的比值,%),免疫
物联网业务的进一步延伸及物联网终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对接入网络的时延性能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无线网络架构已无法支撑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提出一种边缘驱动的智慧物联网架构,首先分析了当前限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将边缘计算技术引入物联网,形成"端—边—云"协同计算的智慧物联网架构,高效、及时地处理业务数据,最后分析了边缘驱动的智慧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