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设计实践与多学科融合的品牌设计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四新”建设中,新文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到高校教育实践中。应用新文科战略,就是要求文科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新的环境要有较强的适应力,在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面前能够积极面对,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的目的是将新的科技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以及所提出的要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论文着重于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基于设计实践与多学科融合的品牌设计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新文科背景;设计实践;多学科;融合;品牌设计课程体系
  中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新文科的开放性非常强,各个学科之间通过交叉融合,实现各学科思想的包容,能够促使文科专业协同发展,以保证文科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新文科教育理念,采用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1] 。
  一、当前新文科跨专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
  对于品牌设计课程是按照“基础理论——前期品牌调研——设计实践”这个思路展开教学的[2] 。多数学校对课程设置会做出相应地调整,也局限于更改名称,并没有真正意义地更改教学内容。当进入到设计实践环节,学生所提交的最终设计方案多表现为重视创意效果和视觉形式,对设计背后的商业逻辑体现不足,缺乏解决客户痛点的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在设计落地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等。
  (二)跨学科教师之间没有通力协作
  品牌设计课程教学是本专业教师独立展开,不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交融,而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比如,设计对象从传统设计方式向体验设计转变,在设计中更为注重服务性,对于有关品牌的知识不断渗透到课程中,而专业管理教师在相关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却很少出现,这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整合非常不利,所形成的理论也不能系统化。此外,该学科的教师缺乏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受到其他专业知识的启发,创作灵感无法被激发起来[3] 。
  (三)采用单一的专业培养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品牌设计课多数依然侧重于“课堂教学 提交设计方案”的模式,学生的设计选题多为假想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设计的过程、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以及最终的视觉效果。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根据具体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加快设计进程,且假想的课题也存在缺乏实际项目的复杂性和跨领域特征。因此,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品牌设计实践中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探索边界知识的能力,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也无法深入。例如,在设计项目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假想的课题中明显对这种方法的应用不足,局限于定性研究导致学生对于理论不能深入理解。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学生无法认识到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也难以促使学生跨界主动学习。
  二、跨学科教学的思路
  (一)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就是重新审视专业培训目标是否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與产业需求是否具有协调性、是否跟得上技术变革的进程。新文科下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跨学科性。仅仅是简单的组合或者拼凑的形式是不够的,而是要做到多学科合作,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创新视野,对于当前的专业障碍能够有效突破,也能够跨越专业局限[4] 。所以,制定新的培养目标重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有效突破,符合当前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对于新时代行业需求能够满足,注重新技术成果的整合应用,品牌设计课程体系向新领域转向,使得所培养的人才能“上”和能“下”。所谓“上得去”,就是所培养的人才为设计研究类;“下得来”就是培养能够综合各种跨学科知识的设计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更新知识
  知识更新就是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渗透和相关领域知识的支持下,将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的单一的设计理论知识升级为基于设计理论的新教学内容体系。传统学科的专业划分方法限制了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可延性,导致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将时间分配在设计方案的评价上,使理论知识了解过少,或过于局限于单一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不同课程知识虽然得以应用,但是有较高的重复性[5] 。在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及时性为基础,形成了以设计理论为主导,多学科知识自然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系统内容体系。
  (三)更新教师团队
  其一,教师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要予以更新,从教师团队的角度而言,设计理念要改变,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鼓励设计专业教师主动接触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并深入学习,提高教师团队的知识整合能力,在专业教学中运用系统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6]。
  其二,在教学团队中,需要持有开放的态度,让有关专业教师以及品牌设计师参与到教学团队中,比如,编程专业人员、管理专业人员等等。通过与设计教师的频繁磨合并深入交流,形成教学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四)更新授课模式
  更新授课模式,就是从传统理论知识的固定教学和假想的品牌设计训练演变为以实际项目为主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项目以多种方式体现出来,学生更易于接受并深入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比如,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企业外聘导师都参与到品牌设计课程教学中,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由多个专业教师参与授课,对实际设计项目的创意构思共同指导并予以评价。此外,还要探索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专业课程的方式,教师据此设计教学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吸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打破同一专业课程多年采用的模式,而是要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促进知识的交融,促进新知识的出现,从而让学生感受多样化的教学内容[7] 。设置跨学科性强的专业课程,激发学生跨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运用跨学科知识。   (五)更新学生能力
  更新学生能力,就是要求转变结构性培养目标,由以前单一的专业设计能力转变为跨专业设计能力,提高对设计问题的探索能力,学生根据需要对跨学科知识自主搜索,学习能力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提高,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新文科背景下的品牌设计专业教育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开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探索设计问题的能力,要有能力挖掘潜在的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新文科教学中,还需要学生对设计时尚和风格变化趋势有效把握,对于此还要具备预测能力,塑造的品牌形象对未来发展趋势起到引领作用。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文科战略是重要的课题。在文科专业中,品牌设计专业是重要的部分,也是重要内容。品牌设计专业的跨学科性非常强,处于新文科背景,专业教学中采用跨学科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从当前教学设计情况来看,为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考虑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更新,形成一个多学科培养体系,促使学生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在品牌设计的过程中对各种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课题: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号为YJ201811078,
  课题名称:“基于设计实践与多学科融合的品牌设计课程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波.新文科背景下景观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融通路径探索——以广西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0,259(33):58-59 93.
  [2]关松涛,徐良霞,桂慧.产教融合视域下学科竞赛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建设研究——以“大广赛”和“大广节学院奖”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 21(4):87-89.
  [3]颜冰,郑克岭,史春媛.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9(17):92-94.
  [4]李藝敏.融合多学科资源 涵养科学精神——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87-88.
  [5]王凤珍,王艳.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构建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6):67-68.
  [6]严颜.“专业技能课程 X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以中职学校《咖啡制作与服务》与多学科融合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507(21):76-79.
  [7]林怡.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以《经济生活》"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5):56-57.
其他文献
摘 要: 钢琴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却以其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传播和成熟发展。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钢琴家,中国钢琴家不断借鉴和融合下,创造出许多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展现出我国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和接纳,还为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打造钢琴之城进行探讨,研究三峡区域内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探索“钢琴之城”对三峡区域传统音乐文化传
该文分析设计实训中常见的“功能与形式之辩”的问题,以当代系统设计理论为解决方向,探讨设施与设施、设施与人、设施与环境三者的不同关系,并结合设计程序进行教学思考,以求为今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 要: 随着教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各层学校都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的美育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美术教学是实现美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方面应当教会学生们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诗情画意。  关 键 词: 美术教学;诗情画意;美育;提升  一说起诗情画意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有着古诗古韵的语
摘 要: 多媒体的教学逐渐在近年来演变为教育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下,书法教育的课程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困阻,与多媒体技术并未形成良好的融合。基于此,教师则需创新变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结合课程的特点及多媒体优势对进行教学方式适当地调整,将时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以帮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学习书法,使得书法教育有效落实。  关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心灵世界、建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文章阐释了核心素养体系之下,针对高中生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等特点,探析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融入主题性等问题,并以北宋风俗画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例,就如何避免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单一向度的知识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碎片化的知识等学习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教学双方知识与技能基于现实生活实现转化的共同意识进行研究.
摘 要: 教育日益全球化,应永远处于创新和发展的前沿。随着教育和改革继续深化和研究,中国现有的音乐教育应持续地创新,小学音乐课堂也成为了现代化和创新的延续。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奥尔夫教学法真正地实现教育理念的本土化。  关 键 词: 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小学音乐课堂  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1]  (
摘 要: 高职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书法课程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着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帮助学生通过不断的书法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阐述了书法与美术的内在联系,就高职书法教学的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书法教学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措施。  关 键 词: 书法教学;高职;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从一定意义
摘 要: 当前正处于新文科的语境以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民对物质生活相对于以前而言要求更高了。因此作为设计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设计能力不断提高。在合理范围内,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的交融能够给设计师带来新的设计思维方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接着阐述了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最后提出在新文科语境下如何完善环境艺术设计
摘 要: 在党中央“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古丝绸之路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在视觉基础设计和装饰艺术设计的设计创新和教学改革中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传统装饰文化。国强则文化强,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有热爱,我们的强国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通畅更加长远。  关 键 词: 龟兹壁画;视觉设计;装饰艺术  龟兹壁画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影响了闻名遐迩的敦煌石窟,也是中国传统装
摘 要: 一幅山水画的绘画步骤一般用“勾、皴、擦、点、染”五步来完成,如何运用这五步就是指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问题。近代针对传统山水画最精华的笔墨技法论述,当属国画大师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法”,“五笔法”指用笔的“平、圆、留、重、变”;“七墨法”讲墨色的“干、湿、浓、淡、焦、宿、渍”。当代名画家谢定超先生的山水画儒雅别致,其画风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他的山水画不是眼中看到的山水,乃胸中浸润淬炼的山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