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App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r——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新时代大学生学情新变化,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有必要将“学习强国”App融入高校思政课.“学习强国”App具有强大的学习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有较强的契合性,在内容上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的需求,在形式上满足大学生的使用需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通过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理论升华,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人物事迹分享,提高精神追求;通过法律案例,培养法治思维,这些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人口问题困扰俄罗斯已久,俄罗斯陷入近百年来的第四次人口危机.俄罗斯政府采取了提高生育家庭的孕、产补贴,为外来移民提供优惠政策等积极措施,虽尚未彻底解决人口问题,但基本上保持了人口数量的稳定.目前,我国也出现了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总结俄罗斯人口政策的经验,对我国制定可持续性人口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红色文化作为被赋予新时代使命的文化概念,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建设.如今面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独特资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能够缓解目前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将其整合运用到公民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实践中,能够实现公民认同,促进我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近年来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研究还缺乏对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后续跟进不足.创业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将师生互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根据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的要求,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历史大跨越.着眼于实现这一历史跨越的关键时刻,从新发展阶段论断的提出背景出发,分析了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界掀起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教育戏剧现已走进小学、中学乃至于大学的课堂,但与幼儿园教学相融合的研究较少,将教育戏剧与幼儿园教学融合,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研究发现,目前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课程形式与内容不丰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澄清观念,加强理论知识修养;顺应发展,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加培训,提升戏剧教育教学素养的策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努力奋斗.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党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演变和对应战略步骤的演变为主线,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现代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新时代发展需要大学生在多种角色中转换,也需要大学生尚巧、求精的专业态度.“斜杠青年”的兴起,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试图厘清“斜杠青年”的内涵、外延与边界,重新思考“斜杠”与专业化的辩证关系,初步探析二者之间协同一致的方法、途径及效应,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考与视角,从而为培养健康体魄与科学素养兼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存、健全人格与良好心理素质共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合,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提供实践指导.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国际发展新形势,地方高校越来越关注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但纵观当前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变革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构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国际优秀传播人才.
专业课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载体,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主体.独立学院专业课在开展“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着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的认同度、认知深度不够,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探索新的育人路径,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多方联动,通力合作,以期达到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人们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中获得数据的潜在价值,捕获已有或预测未来的行为.但大数据技术在应用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异化,其特征包括虚拟性、广泛性、实时性与隐蔽性,主要异化表现为弱化人的决策能力、剥夺人的选择权利和数据收集掠夺人的利益.试提出通过推动技术理性的建设、建立健全大数据技术法律法规,以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促进大数据技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