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的鲜活范本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中的《送行》是英国散文家、剧评家、漫画家比尔博姆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生活中一个很少引人关注,但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送行”的场景。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温暖、亲切的送行员休伯特·勒罗的丰满形象,充满异域风情。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挖掘上,或侧重探究文章主题、或侧重关注情节对比、或侧重纠结情意真假。其实,如果我们深入研读文本,就能从主人公勒罗身上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特别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学会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送行》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范本。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百花齐放,但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如果忽视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那就忽视了编者把此文编在九年级最后一学期的良苦用心,因为或许他们在考虑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想告诉每一个马上走向社会或将来也必须走向社会的学子一个道理:语文学习不仅要学习字词句章、写作技巧、思想感情,更要学习文学作品中鲜活的文学形象身上的闪光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也正契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个人觉得休伯特·勒罗身上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应该能给学生以生存教育的榜样力量,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教益。
  一、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
  文中写到休伯特·勒罗在此前的七八年前刚被剧院解聘时,生活是贫困潦倒的:“问我借了半克朗钱”,“老是穿件仿毛皮的外衣”,“胡子拉碴”,“瘦长下巴”。作者没写他失业后的七八年是怎样捱过去的(或许受制于篇幅,或受制于中心),但可以想见他一定是坚强地面对现实,其间可能有过犹豫彷徨,有过曲折失望,但从他现在“身体发福”“壮实”“神采奕奕”“服装堪称华贵高雅”可以看出,勒罗已从失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他的成功一定“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他的这种坚韧、顽强,难道不值得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学习?现在许多人择业时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如果能读读《送行》,也许会有所收获。
  二、精于把控时机的机敏
  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勒罗就是这样。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控时机的机敏,这主要体现在:
  1.抓住了英美社交处的机会,成功应聘,成为雇员。这是他后来取得成就的前提。
  2.敏锐觉察社会需求,利用做过演员的优势,广收门徒,获取立足社会的经济基础。
  文中的“我”是一个戏剧评论家,也是勒罗的旧时相识,也要时不时地被叫去为朋友送行。但是每次去火车站为出远门的朋友送行成了“我”认为最难“解脱”的“笨拙”“可怜”的滑稽戏。因为有人没话找话,有人“强作笑颜”“点点头”“打个哈哈”,还有人用“一阵咳嗽”来“捱点时间”,车开动时,也有对朋友的牵挂和关怀,但是“就洒不出一滴眼泪来证明你是感动了”;而车不开动,送行的和被送行的人都不能解脱。而同在月台上送行的勒罗对朋友却表现得情真意切,甚至“泪水盈眶”。这让“我”羡慕不已。当“我”对勒罗说“教教我吧”,他若有所思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过了。好,我将给你上课。我现在已经有不少学生”,同时向“我”这个评论家和曾经借钱给他的旧相识索取了相当贵的学费。
  也许有人认为他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从他身上恰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如果设身处地为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勒罗想想,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怎能生存?更不用说立足社会了。如果我们要求一个生活没有稳固保障的人去做慈善,那是另外一種不道德。
  勒罗的形象也许显示出了比尔博姆式的夸张,他爱财,他说:“……我嘛,唉,不是处长,否则一定成个真正的富翁!……”不过他凭自己的劳动和技艺获取报酬无可厚非,这恰恰体现了供求双方各取所需的良性互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人、对劳动、对知识技艺的尊重,这是真正的文明之举。
  三、臻于与人沟通的技巧
  勒罗的成功还在于他拥有娴熟的与人沟通的技巧。首先他的气质魅力让人由衷佩服:“他总是那么诱人,能借什么东西给他,似乎是件很荣幸的事。”很多年不见后突然在月台遇到“我”,“还是挺高兴”,“他问我这些年来躲到哪儿去了”,“他挽住我的胳臂,顺月台慢慢走着”,这一“躲”一“挽”就不着痕迹地把七八年的时光隔阂轻轻抹去了,并且“一面告诉我,每星期六他是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没有比赞美别人的工作成就更让人怦然心动的了,更何况是“何等欣喜”!“何等欣喜”是从“我”这个专业戏剧评论家的眼中看出来的,他作为演员可能这其中有夸张表演的成分,也可能有虚与委蛇的成分,但这却让多年不见的“我”一下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的惊喜,这比用多少“思念”“想念”等词语都要来得自然熨帖。当“我”对他在月台上的出现表示疑问时,“他递给我一支雪茄烟,帮我点上火”之后才娓娓道来。这短短的时间内,勒罗无论用肢体语言还是用口头语言,无论是出于表演还是出于礼貌,他都做得那样彬彬有礼、恰到好处,让人觉得亲切温暖。
  勒罗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体现在与熟人的交往上,还体现在他的工作中。文中所写的他的送行片段中显示他的送行对象是一位年轻的小姐,“今天早上,不到半小时以前,我跟她才在这儿第一次见面”,但是他送行时却让人“猜想他是她的父亲”,“断定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火车就要开了,当车站管理人员请大家往后站时,“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当车站管理人员再一次请他往后站时,“他听从了,但马上又冲上前去,小声地最后再叮咛几句”,以至于“我觉得小姐眼中仿佛含着泪水”,而他也“确实泪水盈眶”!这样的沟通堪称快速高效,令人心生敬佩!
  勒罗是个职业送行人,面对的是不同的对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性格有内向的有活泼的,如何能够在不到半小时的接触时间内因人而异并且得体地进行话别和送行,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没有对被送行对象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现状等的大概了解,没有对各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的深入揣摩,毫无疑问是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一工作的。勒罗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自己评价自己“我也混得不错”“你不感到我干得很出色吗?”我想勒罗高超的沟通能力和娴熟的送行技巧,一方面在于他有优秀演员的底子,另一方面是他对待这份工作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认真准备,从这个角度来看,勒罗又是敬业的典范。
  像他这样善于与人交流,能根据不同对象用不同方式走进别人心灵的人,谁会不喜欢呢?用三毛的话来说就是“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四、基于道德底线的朴实
  勒罗尽管是个演员,但是他性格中本色的品德也展露无遗,令人钦敬。文中写道他在问候我之后,首先“把半克朗钱还给我”。半克朗钱微不足道,而且还是七八年之前借的,但他还记得还我,可见他做人是很认真很用心的,也是很实在的。
  勒罗与“我”见面时不打诳语。他告诉“我”,如今他不在舞台上演戏了,而在“这个月台”扮演送行者,是英美社交处的“送行员之一”,他连每次送行所得费用的标准都一五一十地告诉“我”。“我”和他已经有七八年没见面了,现在首次相见,他完全可以不告诉“我”这些的,可见他为人很诚实。
  当“我”被他看出送行的窘相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你就洒不出一滴眼泪来证明你是感动了。你不会表达你的感情,换句话说,你不会演戏。”“至少不会在火车站演戏”——他也很直率。
  当“我”要他教教“我”时,他首先说了句“送行的季节差不多过了”,然后才答应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挤出一个小时时间给我上课,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下再说,由此可见勒罗是很有职业道德的。
  生存是每一个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生存即生命的存续与发展,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生命的存续,意味着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保存生命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生命的持续发展,意味着人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从而彰显生命的价值。从这点说,勒罗堪称生存教育的范本。他的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精于把控时机的机敏、臻于与人沟通的技巧、基于道德底线的朴实带给每一个为生存而挣扎的人们以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
  尽管勒罗是在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后才出现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月台送行的光彩,也丝毫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个底层普通劳动者的温暖善良的光芒。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课改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育人方式上还存在着教师主导的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育人模式单一、“以考论教”等问题。因此,以课堂形式重构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普通高中 课堂形式 育人方式 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为应对新世纪挑战,全面深化素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德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核心,因为真正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才能确保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中小学校应深刻地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根据新时期下的德育工作教学要求,创新对学生的德育方式,从细节着手全面地开展德育工作,抓住德育的突破口,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德育,进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学 德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以古诗文诵读为契机,抓住四个关键点,借助“四大融合”推广计划,将古诗文诵读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经典诵读习惯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并使其生根发芽。  关键词:诗文诵读 语文素养 探索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新的教育方案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到目前为止,在众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微课是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一种。通过微课教学,老师营造了更欢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以微课为中心,对其应用的意义以及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进行阐发。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应用  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逐渐
摘 要:德育是当今时代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外重视德育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高中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实践活动 德育 高中 班主任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71  班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扩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阶段的阅读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中学生 指导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13  阅读教
文本解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关键。从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来看,文本解读又可分为“教师文本解读”与“学生文本解读”两种类型。然而因不同的阅读主体拥有不同的知识基础、人生经验以及学科素养储备等,以致教学实施层面往往造成对阅读文本的差异化理解。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强调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但此处的“多元”是有“界”的,并且此处的“界”是以追求合理且恰当的教学解读为旨趣的。下面我们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
摘 要: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有关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不可追求速成,要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素养。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启发,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
摘 要: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对课本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制在课本之内,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许多教师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也应被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合理扩展语文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展开探讨,希望这种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
摘 要:群文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让书香润泽美好的心灵。  关键词:群文阅读 模式 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05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材为立足点,具有明确的阅读方向,推动了学生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