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考纲”需理性看待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提高育人水平”,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以发挥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引导作用。
  “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取消考纲”)消息发布后,有人表示担忧,认为“取消考纲”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目标,使备考范围扩大,整本书成为考点,学生负担更重,甚至会加剧不同地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问题。
  笔者认为,关于“取消考纲”这一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全局的政策变化,需要理性分析,客观看待,做好应对。
  “取消考纲”不等于取消考试,学生不会失去学习目标
  所谓 “考纲”是指由考试主管部门在考前向考生公布的考试范围和知识考点,旨在帮助考生复习备考以提高考试效率。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考纲”既是应试教育时代的产物,也是考试标准化的必然结果。此次《意见》虽提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但并没有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而是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这实际上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的做法,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直接挂钩,摆脱了“考纲”作为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学习之间的媒介束缚,无形中拉近了考试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教什么”成为“学什么”和“考什么”的前提条件,捋顺了“教、学、考”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非“考、教、学”倒置关系。因此,学生不仅不会失去学习目标,还会更加明确,这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有利于教师按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重视每门课程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取消考纲”意在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纲”作为规定考试范围的指导性文件,是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应试性,即存在强化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考试意识、分数意识等应试观念的价值导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对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受中国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再加上高考的压力传递到初中,考试大纲在无形中形成了较强的应试教育导向,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不仅对义务教育应试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将义务教育评价引向“唯分数论”的歧途,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意见》提出“取消考纲”,意在淡化义务教育考试意识和破除义务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的弊病,通过“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发挥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促使义务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取消考纲”会影响教育公平,但未必会加剧教育不公
  由于“考纲”对考试范围、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规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公平尤其是考试公平有一定的保障性作用,即不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是否均衡,“考纲”能够使全国各地、各校不同的教师按照相同的知识考点实施相对统一的教育教学,从而在考试环节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取消考綱”在某种意义上会打破原有的义务教育教学惯性,对所谓的“教育公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取消考纲”未必会加剧教育不公。究其原因,其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用于检验初中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以及诊断和评估初中教育教学效果,并非是具有选拔性、淘汰性的高竞争考试,其考试结果对初中生不具有高利害性;其二,“考纲”虽然取消,但取而代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以考试大纲为教学依据回归到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重视国家规定的全部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三,“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本质上依然保持了考试范围、知识考点以及考试标准的某种统一性与确定性,故而未必会加剧教育不公。
  “课程标准”取代“考试大纲”,利于义务教育回归本分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是规定考试范围与知识考点的应考指导性文件,二者在功能设置上具有显著差异,在目标导向上也存在根本不同,课程标准旨在引导教师课程教学以达成育人目标,而考试大纲旨在引导考生考出高分以达到应试目的。因此,用“课程标准”取代“考试大纲”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有利于改变当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推动形成“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素质教育新局面,把颠倒的教育逻辑、学习逻辑和考试逻辑矫正过来。
  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见》还提出了提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科学化水平的建议,包括“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以及“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等。这些意见无疑有利于义务教育回归本分,即注重国民在公共道德、爱国情怀、知识素养、科学思维、认知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基本教育。
  “取消考纲”需要防患未然,提高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育之本,教师素养决定着教育品质。“取消考纲”无疑会让长期以考纲为纲的教育教学模式失去立足之基,因此,如何使广大义务教育一线的教师适应、实施乃至胜任以课程标准为纲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
  《意见》指出,“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可见,以考试改革推动课堂变革、教学变革、学习变革、评价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教育之变,师必先变。如果教师不能顺势应变,则教育变革存在落空风险。新的考试改革和教育导向,不仅对教师的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以及创新素养的要求更高,而且对教师开展情境式、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育教学的能力要求更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或者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注重提高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素养是顺利实施《意见》并发挥其积极教育引导作用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周彩丽
其他文献
自2010年以来富士康员工坠楼自杀事件接连发生,"连环跳"事件给广大员工、企业界、政府等敲响了警钟,对职业教育界来说,也是一种警示。职业意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心理教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至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给各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给我国跨境电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疫情下各国的封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各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河南省农业学校改建而成的。几年来,学院坚持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向,坚持以特色专业培养特色学生、把优秀毕业生输送到生产劳动第一
从字面上理解,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就是把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放到位,管理监督不缺位,引领服务全方位,从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为“放管服”改革的主体之一,学校对于改革推进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我们邀请了多位基层校长、副校长,谈谈在“放管服”改革中,学校的需求与愿景、困境与思考,为讨论“放管服”改革提供一个“自下而上”的视角。  哪些“权”没放下去  关键词:教师招聘、经费管理、教育教
2007年6月,河南省商务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培训,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当我们为"小而美"喝彩时,还有哪些不容忽略的问题,需要用动态和全局的视角来观照?记者采访了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裘指
宿舍管理是中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近年来.河南省商务学校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管理军事化.服
“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就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是作者思想灵魂的载体。古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在有效的压实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碾压,很有必要对沥青混合料的有效压实时间进行研究。在前人得到的沥青混合料有效压实时间预估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