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汉语承受着空前的压力,也被寄托着巨大的希冀。它时而成为阻碍民族国家复兴的语言障碍,时而又成为实现中华文明复苏的文化载体。对于汉语的认知,基本上在这两个极点之间来回摆动,摆动的内在动力机制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思潮、境遇与政治有着隐秘的关联。文化保守主义往往对于中国语言更多一份亲近的情怀,他们认为语言是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尤其是中国汉语的表意形式象征了一套独特的语言机制.内含了中国文化的精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