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廉道家美学现代阐释的“五四”渊源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维廉(1937-)是著名的美籍华裔诗人、翻译家和学者,他在比较诗学的研究上卓有建树,其著名的“文化模子”理论曾在比较文学界产生强烈的反响。叶维廉的文学研究并不着力于建构文学理论体系,而是着重撰写具体问题研究的散论文章,这多与其注重比较文学批评实践和反文化决定论的治学立场有关。尽管如此,纵观叶维廉的文学研究历程,揣摩其文学研究文章,却不难寻出一个迹线甚至体系,即,道家美学思想或直接或间接的贯穿于其文学研究之中,对其文学研究产生了根源性的影响。本文即试图探讨道家美学在叶维廉文学研究中出场与“五四”问题的渊源关系。 Ye Weilian (1937-), a famous American Chinese poet, translator and scholar,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poetics. His famous theory of “cultural mold” has had a strong respons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Ye Weilian’s literary studies do not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literature. Instead, they focus on the compilation of scattered articles on specific issues, which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academic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anti-cultural determinism. However, it is not hard to figure out a trace or even system of Ye Weilian’s literature research history and try to figure out his literary research articles. That is to say, Taoist aesthetics though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uns through his literary studies, Have a root caus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aoist aesthetics in Ye Weilian literature research appearance and “May Fourth ”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
其他文献
1881-1887,迈克尔逊、莫雷依据经典物理的理论,试图采用光的干涉方法验证光以太的存在。为此他们装置了一套具有能观察到0。01条条纹的精度、把光学元件放在悬浮于水银面的石
近年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明显增加,但是严重污染日依然占近6个百分点,并且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弄清严重污染。尤其是秋冬季节(9~12月,1.2月)积累型严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
中国大学现代化的进程和国际化的努力,是由前辈学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在这些探索者的身影中,我们无法绕开蔡元培。检视蔡元培在中国大学的诸多尝试,比如从他对人的个性
本文提供了一种批量处理系统的设计,可以从大数据量的数据中高效筛选出需要生成文件的数据并在日终处理时高效生成文件并发送其他系统。
随着教育体制理念改革的创新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有效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方式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
  本文分析比较了湿法脱硫后净烟气的排放技术,认为吸收塔塔顶直排烟囱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并以某钢铁厂320m2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为例,从直排烟囱的高度、流速、材质、
<正> 成就标准一、1~3年级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成长、好奇、兴奋、探索和发现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音乐概念、获得基本技能和音乐的声音敏感性及美感的关键时期。所有儿童需要持续
<正> 什么是选言判断? 刑事侦查的特点,在于罪犯作案是在极其隐蔽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侦查活动开始时,侦查员对整个案情或案情的某一环节往往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断然结
<正>夏威夷的音乐沙  在夏威夷群岛的哈那累伊沙滩上,有一片绵延800多米,高达18米的沙丘,由珊瑚、贝类及沙粒堆积而成,每当人们漫步在沙丘上时,就会听到脚下发出动听的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