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技能培养的园林工程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工程对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均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放在理论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效不理想。文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分析了园林工程教学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基于专业技能培养的园林工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专业技能培养;园林工程;教学改革
  园林工程是一门重实践、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操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面对真实问题时,不知道怎样解决,因此,需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对传统的园林工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专业技能培养视角下园林工程改革的意义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下,园林行业人才断层问题日益严重,且缺乏高素质人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高职院校需要遵循“产学合作”“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技能培养理念,密切关注地域人才需求,培养园林产业所需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在育人过程中,需要从园林设计、园林管理、园林工程等方向着手,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职业综合能力以及职业基本技能,致力于培养园林行业需要的园林设计师、园林工程资料造价员、园林绿化管理员、园林工程建造师等。
  要实现上述育人目标,必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导向,从真实岗位中提炼出工作任务,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记录来归纳知识点、重构知识技能,创新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性人才。
  二、园林工程教学的特点与传统育人体系的问题
  (一)园林工程教学的特点
  1.知识点复杂
  园林工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给排水工程、土方工程、场地与道路工程、假山工程、电气照明工程等,各项内容之间往往有着密切联系。以排水工程为例,授课内容常与水景工程、场地工程交叉出现,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如果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很容易造成连锁反应。
  2.实践局限性
  园林工程对于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学生需要在室外才能参与操作和实践,这会受到经济环境、天气因素的影响,在风、雨、雪环境下,无法正常实践。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忽视了实践,必然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园林工程实践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大型项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加上季节因素的限制,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异,实践难度较高。
  (二)传统育人体系的问题
  1.动手能力不强
  园林工程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薄弱的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育人质量,学生空有理论,而无法在实践中理解,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有益的锻炼与提升。
  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园林工程教学体系的方式、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也只是简单展示设计、施工環节,没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只是看到了操作过程,对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等内容知之甚少。
  3.实践体系陈旧
  在园林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内容相对滞后,连续几届学生,经常使用同一个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内容上,学生也很少有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很难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专业技能培养的园林工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改革方向,落实培养方案
  园林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区域行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共同制定、落实育人方案与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应用生态绿色技术、信息化技术,将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点,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改革教学体系、实训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并通过与当地龙头产业的融合组建指导委员会,及时了解企业、行业的技术难题、发展动向、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无缝对接。
  同时,根据学分制改革要求来编制评估表,开发教学文件、设置教学活动、制定实践任务,围绕“职业技能”“综合技能”“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的育人目标,实现教、学、做、创的结合。
  (二)引入新型模式,夯实理论教学
  园林工程这门学科的专业性非常强,将每一章独立出来,都是完整的工程项目。在理论讲解上,要引入真实的案例,逐一为学生讲解,明确施工技法、工程原理、设计理念,精心选择施工图、视频资料、工程案例,丰富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层层解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此外,还可以尝试引入当前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作业,提供微课视频、文献资料、视频网站、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翻阅、查找;在课堂上,师生针对课前预习遇到的难点逐一分析,帮助学生解决疑点和难点问题,明确学习思路;在课后,由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前、课中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开展小组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园林工程教学课程上,还要立足于教、学、做、创,构建人才共育共管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新型教学技术的应用,开展移动学习,突出技能的“用”,将技能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估结合起来,将技能证书获取、一体化课堂教学、真实工作任务、学生创新创业结合,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这样,即可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养成科学的职业习惯,这都是学生后续就业不可或缺的。
  (三)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专业资源
  为了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与企业、行业之间密切结合,开发出能够反映行业生产工艺、企业技术成果、园林工程业务流程要求的精品课程,开发地区生产要求的课件和教材,构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动向更新资源库,形成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专业共享、项目驱动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写“园林工程组织管理”“园林建筑”等实用性课程。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微信公众号、学习App,学生可以自己在电脑、手机上编辑内容,通过微信与教师联系,普及微课课程,以年轻大学生喜爱的弹幕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同时,与合作院校一起,结合多媒体、课程标准、微教学单元来建设共享课程,以技能点、知识点来打包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教学培训包,构建完善的园林工程教学资源库。   (四)构建弹性课程,做到以点带面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还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来构建核心教学体系,做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实现项目引领化、课程标准化的课程建设模式,与企业之间开展多角度合作,构建弹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从专业认知、基础技能、职业素养、核心技能着手,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开发立体化课程体系,将施工员、绘图员、绿化工等岗位技术标准融入园林工程教学体系中,开展核心优质课程。
  (五)改善实践条件,开展集中教学
  对于园林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更接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园林工程实践的开展,离不开必备的硬件设施,基于此,需要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构建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实验室建设上,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全天候开放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爱好来参与实验学习。课后的实习、实训,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变得便利、自由。同时,还要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从设计中汲取经验,与校外园林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让学生直接融入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校外+校内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因此,在园林工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章节内容的联系,强化知识点、施工技术之间的整合,通过模型制作的方式,实现知识点、工程内容的统一串联。
  此外,还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以实践成绩控制在30%为例,其中15%为独立探究,评估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0%为合作交流,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信息交换能力;实践操作占比50%,从实践准确性、功能性、合理性出发;情感态度占15%,重点考察学生的情感与合作能力。注重過程性评价、成长性评价,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实现教学考核结果闭环反馈并可持续发展。
  (六)参与创业大赛,提高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创新教育均是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创新能力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狠抓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即可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大赛,这类大赛与学科前沿息息相关,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参与,再通过项目构思、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与项目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这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益,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四、结语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应用技术人才。”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下,社会对于园林行业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在园林工程的教学上,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重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探索一条学生喜闻乐见、接近实际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实践的教学改革方式让学生对园林工程有了感性的认知,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崴.园林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
  [2]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新时期《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6).
  [3]邱希阳,辛红梅.高职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2).
  [4]施卫省,刘海明,杨具瑞,等.基于“比选—探究”理论对“园林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考与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6(5).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变得更加严格,高校需要做好适当的调整工作,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高校校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选择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学生的思想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要培养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就必须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应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新课改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阅读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文章从阅读文学经典、浏览时文、品读教育专著、钻研教材等方面出发,结合文章作者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阅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一、阅读经典,厚实积淀  语文课程承担着培育文学素养、传递传统文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个性。一个人的个性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基因、生存教育环境,会使人形成独特的个性,而这一独特个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
一、开放性评价的必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建立法治教育开放性评价是提高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且开放性评价是对法律知识、信息的有效指导,其目标明确了在教学中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法治素质的培养。这种开放性的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在法治教学中的表现,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学生
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和培养工作,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选拔部分优秀的首届免费男幼师生前往台湾辅仁大学附属幼儿园、亲仁科园幼儿园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其中辅仁大学附属幼儿园,作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一直大力提倡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充当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真正去操纵学习的主动权,使课堂能够有效、高效。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上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亦如此。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一、引言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