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状态的动态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和学生承受身心负荷双重性的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增进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互动中保持关注,充分相信学生以达到有效互动,同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这一双边活动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首先学生是在动态的状况下完成这一活动的,其次在这一活动中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最后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承受着身心双重负荷。基于以上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增进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达到有效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以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 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概述
  
  根据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对“互动”概念的定义和基本涵义,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而导致双方行为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所谓师生的有效互动,应该包括三个互动层面,即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是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也指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实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这三个层面不是孤立的,也不具主次之别,而是彼此糅合,相互渗透,融合一起的,其最佳形态是三者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相容,它是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必要和前提条件。[1]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过程,因此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也应该体现以上三个层面,即师生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互动。体育教学中行为互动是占有比例最高的互动,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身体参与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重视的是在师生通过身体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达成有效互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互动具有其有利条件,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有较多的交流机会,这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体育教学中师生的认知互动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来达成。
  
  2 体育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
  
  2.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条件
  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制约因素。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那种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控制者,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教学状态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一种宽松的外围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信任老师。有效的师生互动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孵化衍生出来。
  爱生、尊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对教师才会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学会赏识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发生某种隔阂,冲突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地,妥善地消除。真诚地去关心、爱护、理解、鼓励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
  2.2 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可能会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应多给他们练习及展示动作的机会,增强他们做动作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2.3 充分相信学生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参与教学互动的能力。不少教师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认为学生年少无知,尚不具备参与教学互动的能力。所以,他们觉得教学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来得方便。现代教学论早就昭示:学生中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能,只要引导得法他们能够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还得承认每个学生都不是学习的被动者。新近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人的学习力量,认为不论年龄多小的孩子,都具有一种先天的教育结构可以支持着他们的学习。儿童到了学龄阶段,他们的头脑已不是“白纸”一张,他们的学习结果也不都是由教师口干舌燥地讲授而获得。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具有适应环境的本能,都具有一般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位创造者,是一个天才,是值得尊重的具有思维与活动权利的个体。
  再次,必须认可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每位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素质发展水平是他们过去的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是他们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的心智自觉感悟的结果。因此,学生的全部经验、知识、智慧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的教学所充分利用,都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且这不是一般资源,而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学的其他资源最终只有同学生自身的资源相结合,才能形成资源的共振,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教育者只有善于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才能获得教学事半功倍之效。“主动产生效率”,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性这一根本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这是被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的。[2]
  
  3 体育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途径
  
  3.1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达成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如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组织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内容资源丰富,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密不可分,目前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互动。
  3.2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达成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现代的教学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而是一个亲身经历和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从所学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中产生出新的问题,并由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这种契机的把握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球准确地投入篮筐内,当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就会主动地与老师或同学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由此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就会增多。
  
  4 体育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
  
  4.1 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以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目标是经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它为整个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是一个上承体育教学目的,下启体育教学任务的中间环节,具有定向、定位的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必须从目标制定中就树立这样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师生互动做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4.2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以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在体育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并积极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与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有紧密的联系,只有选择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在课堂中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4.3 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以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手段的总称。要在体育课堂中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就必须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提问型的教学方法,以此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在这种讨论式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进行互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首先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师生有效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人格,良好个性心理的品质的作用。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体育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师生的有效互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青.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J].课改前沿,46-47.
  [2]李如齐.论师生互动型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实现条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4-16.
  [3]曾琼.在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J].中学教学参考,2009(6):8-9.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
  [5]梁兵.试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3):56-58.
  [6]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3-26.
  [7]沈通俊.教学中互动教学法浅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5.24(1):77-79.
  [8]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评论[J].2001(4):4-7.
  (广州市育才中学)
其他文献
在分析19世纪下半叶现代艺术中的一些思想、意境、形式语言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阐述了现代艺术语境中的景观布局及各要素的艺术表达形式,同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将龙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及碳酸钙结合态磷、碎屑态磷灰石磷、有机磷5种不同的形态,研究了表层沉积物
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组里一位女教师——赵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教材为规定内容:单杠——单腿摆越成骑撑。这堂课我是她的助手,也自然地成了那次丢人事件的男一号。  课的主要练习手段是利用体操棒和跳箱进行模拟练习,但在基本部分的最后安排了尝试练习,让有能力的学生到单杠上尝试一下完整动作。为了确定该环节的可行性,之前准备的时候,赵老师决定把这个环节练习一下。我当时没有课,她跟我说这事的时候,我换上运动鞋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体育课:老师在仅有几分钟的开始部分宣布了本课任务,而后,学生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从一个场地到另一个场地,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进行学练;整堂课回答老师问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社会里的非法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中的法治方式本身也隐含着内在的困境。将法治和其他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角度为体育教学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解读这个目标体系不难看出,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变化在于从过去只强调身体健康过渡到“三维健康”观。这一本质变化其实凸显一种和谐思想——身、心和谐,包括学生身心的内在和谐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外部和谐。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个“和谐体育”的思想呢?毋庸置疑,和谐是体现在细节上的,但这些细节显然囊括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的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胡锦涛站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视角,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
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练了多少,会了多少,而是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的多与少,包括身心健康、情感意志、适应态度等等。在体育课堂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获得需要多个元素组合而成的,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其中几个部分,供大家参考。     一、一次激励性的点评     学习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评价分为两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