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论文索引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主题/汤文曙//学术界,2009.4 主体性视阈下鲍威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范传鸿//北方论丛,2009.4
其他文献
朱子基于理学立场,根据针砭学弊、“察病救失”的诠释原则,在《论语集注》中对孔门自颜、曾以下皆给予了否定性评价,这一《论语》诠释史上的重大变化,颠覆了对孔门弟子一贯仰视的看法,形成了新的孔门弟子观念,展现了理学的成就与自信,得到了理学学者的广泛认可,但也遭到后世汉学者的反驳。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公共性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当代各门人文社会科学都在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方式研究公共性问题。公共哲学也应运而生。从哲学层面理解公共性的意蕴及其历史变化,探究公共性问题研究和解决的方法论,对于实践和理论、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学术论坛于2009年9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有五位学者发言。有关哲学学科的探讨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在他的报告中集中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的十大转变。这十大转变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
冯友兰曾有一个论断:“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使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冯氏的这句话说得很绝对,“只能”意味着唯一性。因此这句话意味着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之路只有一条。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只能通过对其含混的语言的澄清来达到,并且这种澄清须得借助于现代的逻辑工具,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达到。冯氏的上述说法,显然是受了西方分析哲学的影响。
目前国内还没有集中、系统地研究莱布尼茨正义理论的学术文章与理论著作,只有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第4卷中提到过莱布尼茨经由罗马法而论述自然权利的三个原则(交换性正义的严厉原则,分配性正义的公平原则,全体性正义的虔诚原则)。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莱布尼茨正义理论的研究兴起、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资源、主要研究论题以及文本基本内容四方面进行简要的文献梳理与总体介绍。
一 空间与空间推理 人类先天具有空间推理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出去散步的时候,沿着一条小道走出去,闲逛一圈,然后沿着原路返回。这说明人本身就有一种空间定位的能力。在人类的早期语言中,如左手、右手、脚下、头顶、前方、身后,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三维物理空间。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走、退后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空间词汇。人本身栖居于空间之中。因此,从古代开始,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4—25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
2009年12月22—25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成果交流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校、军队院校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理事和代表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近几十年来,人们尝试不以形式语言为中介、而是重新直接用自然语言来研究人类推理的基本模式,这些尝试被称做“自然逻辑(natural logic)”。其中最具影响力工作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范·本特姆(Van Benthem)以及他所在的荷兰形式语义团体关于自然逻辑方案的系列成熟的结果。目前,在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人们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个有着一般意义的想法认为,自然语言不仅仅是说话和交流的媒介,它自身还有一个“自然逻辑”,人们重新采用这个简单的、基于“表层语法”推理的演算的想法,尝试直接用自然语言为中介研究人类推理的基本模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