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癫研究相关的细胞模型概况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治性癫

是儿科最棘手的临床问题之一,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人体大脑组织难以获取等限制,难治性癫

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需依赖人体之外的模型。现就各种难治性癫

研究相关的细胞模型建立的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EEG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30例确诊癫的患儿(癫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间隔1年)行长程视频EEG及血清NSE水平检查,同时检测74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水平。结果癫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全面性发作与局灶性发作2种发作类型之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治疗后血清NSE水平低于
生酮饮食(KD)是一个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尽管其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公认,但严格的饮食控制降低了其耐受性和可操作性。"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和"低血糖生成指数治疗(LGIT)"是近年在KD基础上发展起的2种新疗法。其本质上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但脂肪比例较低,患者更易耐受,操作更简便,疗效接近KD,不良反应较KD小,可作为成人和儿童难治性癫患者的首选饮食疗法,
目的通过对苯巴比妥(PB)进行模拟临床用药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不同给药时程幼鼠脑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探讨治疗血浓度下抗癫药物对幼鼠脑发育的影响及其对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儿童癫的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将40只(雌、雄不拘)日龄18 d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9 g/L盐水对照组(对照组)、PB组。根据给药时程又将每个给药组分为2周短程及4周长程给药组,共4组,每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并探讨奥卡西平(OX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14 d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52)和对照组(n=48),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质量浓度0.5 g/L)建立慢性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按照Lado癫行为分级,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持续状态的大鼠,且2周后出现自发性反
目的检测局限性癫患儿卡马西平(CBZ)血药质量浓度,探讨其疗效与发作时损伤程度、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局限性癫患儿2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体质量等服用不同剂量CBZ,服药至血药稳态后,于下次给药前清晨空腹采集血样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CBZ浓度,结合年龄、发作时损伤程度等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服用治疗量CBZ,<1岁组
目的探讨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儿童颞叶癫(T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Singa HDe至臻版1.5T磁共振成像仪,对30例TLE患儿(TLE组)和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行颅脑MRI和海马单体素1H-MRS检查。观察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分析NAA/(Cho+Cr)、NAA/Cr及NAA/Cho比值。分别对患侧、健侧
发作间期性放电在健康儿童以及无癫发作的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患儿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需要抗癫药物治疗?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是广大临床医师和家长所关注的问题。现通过汇集近年来国际相关文献报道,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期待我国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有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发表。
目的探讨癫患儿血清中孕酮(Pro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及抗癫药物对癫患儿Prog和DHEA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75例未经治疗的癫患儿(癫组)与66例年龄相匹配的青春前期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Prog及DHEAS水平,并分别对96例癫患儿单药服用奥卡西平(OXC,OXC治疗组)、拉莫三嗪(LTG,LTG治疗组)、丙戊酸钠(VPA,VPA治疗
儿科临床中应如何处理无临床发作但持久存在的性放电波?这是一个长期争议但颇具临床实践意义的热点话题。基于"药物治疗是为控制癫临床发作而非异常脑电图"这一传统观念,既往多数主张顺其自然,不予干预的态度。然而,通过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尤其多种先进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已充分证明无临床发作的性放电的不良本性。不仅会引起其放电区域一过性皮质功能障碍,同时还可通过神经元网络联系致远端皮质功能受损。持久或频繁放电
癫是最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虽然大多数癫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正常,但是整体来看,癫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癫患儿的智力认知水平,包括癫的基础疾病/病因、癫起病年龄、癫分类、癫病程、癫发作的频繁程度以及使用抗癫药等。控制癫发作一直以来是癫治疗的最重要目的,而对于发作间期性放电(IED)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非持续状态的IED是否对发育期脑存在不良影响以及是否需要干预、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