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普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教育关乎子女的未来也成为几乎所有家长的共识。然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熊孩子”现象充分暴露了部分父母缺乏对子女进行教养的关键能力。同时,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大部分家庭中存在着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轻孩子的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独生子女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隔代抚养或保姆抚养导致亲子关系生疏……家庭教育无力已经在引发普遍的社会焦虑。
有许多人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认为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就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就等于踏进了梦想的起点,就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其实不然,教育光靠学校的单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基地,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不可能取代家庭教育,更无法弥补低效的亲子沟通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起指导的职责,正如《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那样,“……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基于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亲子活动的创设为切入点,开展“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系列化探索、实践和研究。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形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也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促使父母不斷提高自身素质。
一、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策略
基于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家庭良好和谐的亲子沟通是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认识,学校通过两年时间有效地开展了“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实践探索,设置了分年级活动目标,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分年级亲子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家庭搭建了以亲子阅读和户外活动为主要类型的校级活动平台。
(一)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
通过细分亲子活动类型,学校设计了讲座系列、“育子谭”系列和主题活动系列,并形成了一年级“明道理担责任”、二年级“学方法引好路”、三年级“共学习、同成长”、四年级“好朋友好家长”和五年级“有智慧齐收获”的目标层次,呈现出不同年级亲子活动逐级递进、密切衔接的护航家庭教育局面。在分年级层次的活动目标引领下,通过讲座、亲子论坛交流讨论和主题式亲子活动,给家长传授、示范亲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并提供丰富的机会增进亲子沟通效率、拉近亲密关系。
在学校层面,设计组织了亲子阅读和亲子户外两种活动,活动延续时间长,参加人数多。亲子阅读活动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和家庭开展,通过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亲子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亲子“打卡亲子阅读摘录卡”、“亲子阅读讲座”、“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书签制作”、“亲子阅读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亲子户外活动则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家庭亲子和谐互动为目标,设计了“快乐家庭阳光行”亲子户外活动和亲子场馆参观活动。
(二)开展多样有趣的亲子活动
围绕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节庆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了家庭亲子户外活动、亲子课堂、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亲子摄影、亲子阅读、育子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增进了亲子间温馨融洽的亲子关系,也不断提升了家庭成员间进行亲子沟通的技能技巧。
1.“快乐家庭阳光行”亲子户外活动
学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快乐家庭阳光行——杨浦区小学亲子户外活动”,立足于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探索家庭亲子沟通策略,每一届都做到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切实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感受生活的美好,创造亲子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机会,提高亲子沟通的能力。在第三届“快乐家庭阳光行——杨浦区小学亲子户外活动”中,设计了多样化的内容,如趣味运动比赛“小铁人”项目,趣词乐诗,盆栽制作,小小表演家,“夺宝奇兵”定向赛等,吸引了40所杨浦区内小学的近2500个家庭参与。亲子户外活动有内容、有意义、有成效,突出了“趣味性足、知识性广、实践性强”的特征,满足了家长和学生解决亲子沟通现实问题的需求,为学校和家长构建了一座加强交流、友好合作的桥梁,更为家长和孩子创设了一个促进沟通、增进关系的平台,是一项接地气、有底气、提士气的家校互动、亲子互动的活动。
2.主题亲子活动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节点,组织一些重要的主题亲子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并印发手册。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时组织了家长参与的“国旗引领我成长”入团仪式;二年级时开展“回味儿时的甜蜜滋味”亲子弄堂游戏活动;三年级时组织“我十岁啦”生日庆典活动,给家长和孩子留下长大的美好记忆;四年级学生参加“大手牵小手蹦蹦又跳跳”亲子运动会充满欢声笑语;五年级的毕业典礼主题设计为“感恩母校感恩父母”,凸显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撑。
比如,学校每年都会在二年级开展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游戏活动。“滚铁环”、“跳皮筋”“袋鼠跳”“两人三足跑”等活泼有趣的亲子运动项目和弄堂游戏,让家长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乐,走进孩子们的童趣世界。通过亲子活动,增强学生与同伴、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庭与学校的交往合作能力和沟通联系,增进亲子情感,促进亲子沟通。
再如,开展“走进故事丛林扮演人物角色”亲子阅读系列活动,搭建舞台进行“家庭小剧场精彩无极限”的亲子课本剧表演。家长与孩子在共同阅读、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为校园增添了更加浓厚的书香气息,也为家庭亲子沟通开辟了新途径,增加了新内容,记录下亲子共同成长中的美好时刻,明显提高了亲子沟通有效性。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极好时机。 3.“亲子谭”论坛活动
“育子谭”论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家校沟通品牌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每次都得到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极力支持和配合。论坛上有教育得法的家长来分享经验,有家长抛出亲子沟通中的难题,也有家长们根据个案探讨、设计、解决棘手的亲子沟通难题。论坛内容涉及到孩子成长中家长的角色和作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做父母,如何向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等等。论坛给了家长发声的机会,还原家长在亲子沟通中的主角地位,他们讲出心中的困惑,学习别人家的家教好方法,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挑战等等。与时俱进的话题讨论,活泼多样的交流形式,精彩交锋的现场辩论,充满智慧的专家点评……组成了独特的家校互通、亲子沟通风景线。
4.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还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密切合作,它创造了一个亲子交流、沟通、学习的载体,有助于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也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多地了解父母,学习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共同建设亲密的“亲子共同体”。
通过亲子手工制作,学校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了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家长和孩子也为学校展示了一片美丽的风景。每逢元宵节,“亲子灯笼展”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把学校装扮得更加美丽;每到艺术节、科技节,“手绘折纸扇”、“手绘纸伞”、“环保手工制作”等亲子手工作品摆满展台,瓶子系列、纸盒系列、瓶盖系列、宣传册系列、包装袋、报纸等系列,种类丰富,做工精致。孩子们向观者介绍和家长的手工作品时格外自豪,家长也在亲子手工制作中感触良多:“学校的亲子活动让我们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也知道了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成效
1.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
亲子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轻松的环境,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家长一起玩耍的乐趣,还在活动中观察发现了家长的智慧和才能。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开展亲子沟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亲子活动中,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他们是不可分离的共同体。同时,亲子活动中亲子沟通更加及时有效。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突发情况、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时,在办法有效时,在孩子沮丧时,家长都能及时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孩子无法靠一己之力完成时,家长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共商解决而办法。这样,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快速成长,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还有助于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父母形象。
2.提高了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能力
家长和孩子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家长认同并在生活中实践以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沟通的理念,学校的探索尝试才算真正生根开花,有了实效。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以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为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策略。家长在参与亲子活动中,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转变了育儿观和亲子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机会,在互动中,孩子的行为习惯、应变能力、规则意识、沟通交往、合作意识和善于学习等真实表现,丰富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孩子能力发展的理解,采用更适合的亲子沟通方法,找到了亲子沟通中的核心密码,进而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选择和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收获到了亲子合作的快乐和成功,体会到了亲子活动的乐趣,受此启发也经常组织开展家庭亲子活动。从教师和家委会搜集的数据看,有较大比例的家庭选择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有家长反映,亲子活动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融洽的亲子间沟通更为频繁了。
3.优化了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導的品质
亲子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从家长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教育经验,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更全面地了解到家庭教育需求状况。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教师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亲子沟通教育理论,获得了许多有关亲子活动组织的技能方法,并在实践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亲子活动设计能力、亲子活动的组织能力,增强了搭建亲子教育平台的实效,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
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品质提升。学校建立了“亲子活动资源库”,形成了《杨教院实验小学亲子活动方案集》,撰写完成《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进。学校编写了辅助教师和家长使用的亲子活动指导策略,对科学管理、积极参与亲子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指导,提升了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实效。
三、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思考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合作来保驾护航,合适的家庭教育会给予儿童关键的塑造。学校将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手段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活动,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帮助父母习得正确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这值得更多的学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一)家庭教育中学校既要做指导者,也要做参与者
由儿童做纽带,学校和家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虽然家庭教育主要发生在校外,但家庭教育能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由此看来,无论是从专业优势还是从伙伴协作上看,学校都应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有益指导。然而,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学校仅仅把自身定位为指导者,给出理论的解读或简洁的教育策略指导,无法解决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错综复杂且千变万化的挑战。学校在家庭教育中成为参与者,并不是要学校取代家长的角色和功能,而是搭建平台、开发活动、创设情境,参与到家庭教育的现场,以平等的视角观察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更好地获取信息、研究信息,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通过精巧的设计,将优秀的家庭教育行为策略融入到活动中,通过示范、指引、建议、要求等方式和家长一起体验策略的使用,帮助他们理解、认同并熟练地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技巧。
(二)家庭教育指导要围绕亲子关系这一核心开展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或情感交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种情感,它天然带有强劲且无穷的教育力量。学校为家庭提供的教育指导和参与,需要紧紧围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核心进行。对亲子关系的关注不足,对任何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也会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尝试的失败;而善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有效的亲子沟通,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就已成功了一半。事实上,学校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放弃坐而论道的习惯做法,提供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示范指引,就需要抓住亲子关系这一关键点,基于观测儿童成长现象的数量优势和教育专业优势,从解决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出发,为增进亲子亲密关系出谋划策。
(三)亲子活动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亲子活动以孩子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表明,“以开发亲子活动来促进亲子沟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能直接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及合作,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也将会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另外,通过参与活动,家长还可以从教师这里获得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方法的更新,也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成就好的家庭教育。学校以亲子关系为关键点,开发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增进了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在活动中,孩子体验快乐,家长收获亲密,获得成长。在活动中,家校之间逐渐实现无缝对接,达致教育共同体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
有许多人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认为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就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就等于踏进了梦想的起点,就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其实不然,教育光靠学校的单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基地,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不可能取代家庭教育,更无法弥补低效的亲子沟通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起指导的职责,正如《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那样,“……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基于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亲子活动的创设为切入点,开展“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系列化探索、实践和研究。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形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也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促使父母不斷提高自身素质。
一、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策略
基于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家庭良好和谐的亲子沟通是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认识,学校通过两年时间有效地开展了“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实践探索,设置了分年级活动目标,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分年级亲子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家庭搭建了以亲子阅读和户外活动为主要类型的校级活动平台。
(一)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
通过细分亲子活动类型,学校设计了讲座系列、“育子谭”系列和主题活动系列,并形成了一年级“明道理担责任”、二年级“学方法引好路”、三年级“共学习、同成长”、四年级“好朋友好家长”和五年级“有智慧齐收获”的目标层次,呈现出不同年级亲子活动逐级递进、密切衔接的护航家庭教育局面。在分年级层次的活动目标引领下,通过讲座、亲子论坛交流讨论和主题式亲子活动,给家长传授、示范亲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并提供丰富的机会增进亲子沟通效率、拉近亲密关系。
在学校层面,设计组织了亲子阅读和亲子户外两种活动,活动延续时间长,参加人数多。亲子阅读活动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和家庭开展,通过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亲子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亲子“打卡亲子阅读摘录卡”、“亲子阅读讲座”、“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书签制作”、“亲子阅读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亲子户外活动则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家庭亲子和谐互动为目标,设计了“快乐家庭阳光行”亲子户外活动和亲子场馆参观活动。
(二)开展多样有趣的亲子活动
围绕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节庆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了家庭亲子户外活动、亲子课堂、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亲子摄影、亲子阅读、育子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增进了亲子间温馨融洽的亲子关系,也不断提升了家庭成员间进行亲子沟通的技能技巧。
1.“快乐家庭阳光行”亲子户外活动
学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快乐家庭阳光行——杨浦区小学亲子户外活动”,立足于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探索家庭亲子沟通策略,每一届都做到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切实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感受生活的美好,创造亲子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机会,提高亲子沟通的能力。在第三届“快乐家庭阳光行——杨浦区小学亲子户外活动”中,设计了多样化的内容,如趣味运动比赛“小铁人”项目,趣词乐诗,盆栽制作,小小表演家,“夺宝奇兵”定向赛等,吸引了40所杨浦区内小学的近2500个家庭参与。亲子户外活动有内容、有意义、有成效,突出了“趣味性足、知识性广、实践性强”的特征,满足了家长和学生解决亲子沟通现实问题的需求,为学校和家长构建了一座加强交流、友好合作的桥梁,更为家长和孩子创设了一个促进沟通、增进关系的平台,是一项接地气、有底气、提士气的家校互动、亲子互动的活动。
2.主题亲子活动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节点,组织一些重要的主题亲子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并印发手册。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时组织了家长参与的“国旗引领我成长”入团仪式;二年级时开展“回味儿时的甜蜜滋味”亲子弄堂游戏活动;三年级时组织“我十岁啦”生日庆典活动,给家长和孩子留下长大的美好记忆;四年级学生参加“大手牵小手蹦蹦又跳跳”亲子运动会充满欢声笑语;五年级的毕业典礼主题设计为“感恩母校感恩父母”,凸显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撑。
比如,学校每年都会在二年级开展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游戏活动。“滚铁环”、“跳皮筋”“袋鼠跳”“两人三足跑”等活泼有趣的亲子运动项目和弄堂游戏,让家长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乐,走进孩子们的童趣世界。通过亲子活动,增强学生与同伴、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庭与学校的交往合作能力和沟通联系,增进亲子情感,促进亲子沟通。
再如,开展“走进故事丛林扮演人物角色”亲子阅读系列活动,搭建舞台进行“家庭小剧场精彩无极限”的亲子课本剧表演。家长与孩子在共同阅读、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为校园增添了更加浓厚的书香气息,也为家庭亲子沟通开辟了新途径,增加了新内容,记录下亲子共同成长中的美好时刻,明显提高了亲子沟通有效性。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极好时机。 3.“亲子谭”论坛活动
“育子谭”论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家校沟通品牌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每次都得到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极力支持和配合。论坛上有教育得法的家长来分享经验,有家长抛出亲子沟通中的难题,也有家长们根据个案探讨、设计、解决棘手的亲子沟通难题。论坛内容涉及到孩子成长中家长的角色和作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做父母,如何向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等等。论坛给了家长发声的机会,还原家长在亲子沟通中的主角地位,他们讲出心中的困惑,学习别人家的家教好方法,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挑战等等。与时俱进的话题讨论,活泼多样的交流形式,精彩交锋的现场辩论,充满智慧的专家点评……组成了独特的家校互通、亲子沟通风景线。
4.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还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密切合作,它创造了一个亲子交流、沟通、学习的载体,有助于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也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多地了解父母,学习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共同建设亲密的“亲子共同体”。
通过亲子手工制作,学校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了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家长和孩子也为学校展示了一片美丽的风景。每逢元宵节,“亲子灯笼展”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把学校装扮得更加美丽;每到艺术节、科技节,“手绘折纸扇”、“手绘纸伞”、“环保手工制作”等亲子手工作品摆满展台,瓶子系列、纸盒系列、瓶盖系列、宣传册系列、包装袋、报纸等系列,种类丰富,做工精致。孩子们向观者介绍和家长的手工作品时格外自豪,家长也在亲子手工制作中感触良多:“学校的亲子活动让我们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也知道了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成效
1.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
亲子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轻松的环境,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家长一起玩耍的乐趣,还在活动中观察发现了家长的智慧和才能。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开展亲子沟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亲子活动中,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他们是不可分离的共同体。同时,亲子活动中亲子沟通更加及时有效。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突发情况、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时,在办法有效时,在孩子沮丧时,家长都能及时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孩子无法靠一己之力完成时,家长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共商解决而办法。这样,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快速成长,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还有助于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父母形象。
2.提高了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能力
家长和孩子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家长认同并在生活中实践以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沟通的理念,学校的探索尝试才算真正生根开花,有了实效。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以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为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策略。家长在参与亲子活动中,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转变了育儿观和亲子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机会,在互动中,孩子的行为习惯、应变能力、规则意识、沟通交往、合作意识和善于学习等真实表现,丰富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孩子能力发展的理解,采用更适合的亲子沟通方法,找到了亲子沟通中的核心密码,进而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选择和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收获到了亲子合作的快乐和成功,体会到了亲子活动的乐趣,受此启发也经常组织开展家庭亲子活动。从教师和家委会搜集的数据看,有较大比例的家庭选择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有家长反映,亲子活动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融洽的亲子间沟通更为频繁了。
3.优化了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導的品质
亲子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从家长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教育经验,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更全面地了解到家庭教育需求状况。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教师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亲子沟通教育理论,获得了许多有关亲子活动组织的技能方法,并在实践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亲子活动设计能力、亲子活动的组织能力,增强了搭建亲子教育平台的实效,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
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品质提升。学校建立了“亲子活动资源库”,形成了《杨教院实验小学亲子活动方案集》,撰写完成《以开发亲子活动为载体,促进亲子沟通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进。学校编写了辅助教师和家长使用的亲子活动指导策略,对科学管理、积极参与亲子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指导,提升了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实效。
三、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思考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合作来保驾护航,合适的家庭教育会给予儿童关键的塑造。学校将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手段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活动,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帮助父母习得正确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这值得更多的学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一)家庭教育中学校既要做指导者,也要做参与者
由儿童做纽带,学校和家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虽然家庭教育主要发生在校外,但家庭教育能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由此看来,无论是从专业优势还是从伙伴协作上看,学校都应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有益指导。然而,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学校仅仅把自身定位为指导者,给出理论的解读或简洁的教育策略指导,无法解决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错综复杂且千变万化的挑战。学校在家庭教育中成为参与者,并不是要学校取代家长的角色和功能,而是搭建平台、开发活动、创设情境,参与到家庭教育的现场,以平等的视角观察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更好地获取信息、研究信息,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通过精巧的设计,将优秀的家庭教育行为策略融入到活动中,通过示范、指引、建议、要求等方式和家长一起体验策略的使用,帮助他们理解、认同并熟练地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技巧。
(二)家庭教育指导要围绕亲子关系这一核心开展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或情感交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种情感,它天然带有强劲且无穷的教育力量。学校为家庭提供的教育指导和参与,需要紧紧围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核心进行。对亲子关系的关注不足,对任何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也会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尝试的失败;而善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有效的亲子沟通,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就已成功了一半。事实上,学校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放弃坐而论道的习惯做法,提供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示范指引,就需要抓住亲子关系这一关键点,基于观测儿童成长现象的数量优势和教育专业优势,从解决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出发,为增进亲子亲密关系出谋划策。
(三)亲子活动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亲子活动以孩子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表明,“以开发亲子活动来促进亲子沟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能直接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及合作,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也将会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另外,通过参与活动,家长还可以从教师这里获得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方法的更新,也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成就好的家庭教育。学校以亲子关系为关键点,开发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增进了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在活动中,孩子体验快乐,家长收获亲密,获得成长。在活动中,家校之间逐渐实现无缝对接,达致教育共同体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