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育教学专家、教师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的教学模式。问题式阅读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问题式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许多教师竞相仿效,但往往难以到位,问题何在?概括起来为:
  
  一、纯粹的阅读形式
  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一个个模式,有人批评是“教学生说套话”,即语文教学模式化了。分析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所谓“五元五环”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枯燥乏味。课堂问话也围绕这个模式设定,必然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戕害。
  
  二、“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注入式”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满堂灌”, “满堂问”的重要标志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看起来红火热闹,其实该问的没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十分浅显,有的问题近乎浅薄,问题设计缺少层次和深度,根本谈不上什么价值。
  
  三、步入“伪阅读”误区
  让我们先明确阅读的实质吧,真实意义阅读活动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活动整体,三边中,作者潜在文章之中,读者与作者以文章为媒介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回答,读者一方面是被动的,因为文章起于阅读而存在,读者与作者对话只能迁就读者;另一方面又是主动的,必须向作品敞开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章表达中,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主动参与阅读中,学会主动与作者对话、发问,学会主动激活处理死寂状态下的文章的话语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就这些因子提出问题,寻求作者的解答。
  从这我们就明白了,模式化的“提问教学”,把谁读,读谁,谁问,问谁,这几个问题弄颠倒了,这种教学问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作品,而读呢?是老师在读,而问题之后的阅读是被动的读,是非真正意义的读,这是在思考教师的问题,猜测教师的心中所想,因此,读的对象成了老师,而不是作品和作者,老师成了横插在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一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这样的教学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探索,阅读如果缺乏主体意识就成了一种“伪阅读”。
  如何解决问题式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采取的一些相应的措施作一阐述。
  
  一、提出适度问题,避免“满堂问”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节奏,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地适时而提,将问题进行预设,选择时机提出。如果掌握不好,过多过烦,就会成满堂灌,学生最容易懈怠;过少过疏,或不提问,则不启不发,呈死水一潭。所以,阅读中,提问要适度,科学地预设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任务。
  
  二、培养生疑能力,打破套式化
  在阅读教学中,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式教学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问题式阅读只是一个模式。
  为了使问题式阅读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笔者以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
  其一是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上生疑。例如鲁迅作品《故乡》这一篇课文,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在这里可这样点拔: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多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但却要来做劳动帮手,这是什么原因?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吃不够?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表露出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
  其二是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习进步的关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体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另外,教师在对待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三、激活话语因子,回归真实阅读
  文本是死的,问话是要活的,学生要学会质疑,就是要指导学生寻找并激活文本死的话语因子,指导学生完成与作品的对话,让学生主动对作者发问,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笔者抓住以下几点激活话语因子:
  1、从矛盾处寻找话语因子,文章出现前后矛盾,要么是作者的疏漏,要么作者别有用心,抓住矛盾处询问作者,然后从文章中找出这种矛盾的解释。
  2、抓住反常处寻找话语因子,作者用词、句反常,要么是作者的失误,要么是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明显的话语因子,抓住这些话语,能够与作者形成心的交流。
  3、从争议中找出话语因子,有争议的话语往往是作者有意,让学生争论,从争论中明确要点,在交流中体会要旨。4、从强调处寻找出话语因子,强调处当然是作者为读者留的话语因子,常表现为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话语因子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些话语因子的寻找与激活,帮助学生主动问话,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问,这才是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的。
  (作者单位:342300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中学教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本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下面就此谈一谈我平时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  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无限扩大,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改变以往唯教材独尊的想法,把学生当成主体,为学生而教,在课堂教学中把
期刊
课外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器材,自己动手进行的实验,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自己动手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才能开展好课外实验呢?    一、要打好扎实的物理基础、善于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都是利用物理知识制造出来的。倘若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不能
期刊
研读近年的中考综理试卷,亦有所思,亦有所得:试卷从多角度多层次不断探索能力考察的新思路,拓宽能力考察的新内涵。采取哪些有效办法复习,才能在短期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而巧夺桂冠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重视“三个调整”,把握“两个关注”,实现“两个飞跃”。  一、三个调整:1、调整课堂复习内容:复习前,先认真分析“大纲”、“考纲”,研究历年的中考题;复习时,按照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的顺序,就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知识感性化,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    一、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期刊
目前,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基本上是爷爷奶奶照看孙子。大多数学生只会贪图玩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以这个学期开始,我开展了“作业选秀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优秀作业,”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优”,每次作业量不能太多太大,尽量控制在作业本的一页左右,最多不超过一半(不包括竖式),如果超过了,超过部分可以
期刊
在深化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受到很多师生的青睐,它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在下面谈谈我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教学融入了图形
期刊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教师及时而准确地作好查漏补缺工作,又能使学生相互启迪、优化思维、总结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讲评试卷时,也许老师们与我有相同的感受:老师在上面一题一题地说答案,进行分析;学生在下面对答如流,更正错误,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觉得不太好。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学生在试卷讲
期刊
创设情境,提供思维材料。由于时空限制,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逼真地再现当地当时的情景,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
期刊
加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备学生成了备课中的薄弱环节。新课程强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关键看学生。所以,教师备课应加强备学生。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备课  我校程敏老师在备一年级数学课“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就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看课件查饮料”、“拍手说算法顺口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