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调控比格幼犬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比格幼犬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15日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生态制剂组,每组6只.微生态制剂组幼犬每日灌喂犬用微生态制剂20 mL,对照组幼犬灌喂生理盐水20 mL,于试验第0、3、9、12、15、18、21、25、28 d测量体重并计算净增重,第28天采集全血样、血清样和粪样.全血样进行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测定,血清样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脂多糖(LPS)含量;粪样进行菌群测序,统计Goods coverag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对样本进行PCoA分析,并统计各样本在门、属、种水平上的物种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幼犬体重(P<0.05),显著增加血清中RBC数量及HGB、AKP和IP含量(P<0.05),促进比格幼犬生长发育;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TG含量(P<0.05),但对TCHO、IgA、IgG、IL-1β、LPS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PCoA分析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变幼犬肠道菌群结构(P<0.05).在门水平上,微生态制剂组幼犬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梭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在属水平上,Escherichia-Shigella、霍尔德曼氏菌属、双歧杆菌属和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梭菌属、链球菌属、梭杆菌属、乳球菌属和片球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在种水平上,大肠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犬大肠梭菌、格氏乳球菌、Vagococcus teuberi、贝莱斯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死亡梭杆菌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犬用微生态制剂可显著促进幼犬生长,提高其血氧含量,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优化肠道菌群组成.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鹅p21基因的结构和启动子活性,探讨p2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以泰州鹅为试验对象,通过同源克隆、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获得鹅p21基因全长序列和5\'-侧翼区序列特征;构建6个不同缺失片段的启动子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分析其荧光素酶活性,进而确定p2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对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肌决定因子(MyoD)(+25~+36 bp)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突变报告基因载体,在C2C12细胞系内初步鉴定鹅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结果]鹅p21基因cDNA全长1
砒砂岩与沙土复配可以有效提升沙土的物理结构和养分特征,利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将不同体积比例(0、30%、50%、80%和100%)的砒砂岩添加到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土中混合均匀,研究不同掺入比例条件下砒砂岩对风沙土的物理结构和养分特征的改良效果.结果 表明:随着砒砂岩掺入比例的增加,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团聚体、有机质、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加,说明砒砂岩对风沙土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在同一砒砂岩添加比例下,随着土层深度(0 ~30 cm)的增加,黏粒、粉粒、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
土壤风蚀可蚀性是土壤的内在属性,表征着土壤对风蚀发生发展的敏感程度,是土壤风蚀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内容.现阶段,虽然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为继续推动和发展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工作,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笔者围绕土壤风蚀可蚀性概念内涵、量化表达和动态特征3个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1)目前一般将土壤对风蚀的敏感性定义为土壤风蚀可蚀性,但土壤风蚀是连续的动力学和物理学过程,因此相关研究应对其力学属性的深入探讨;2)现有的WEQ、WEPS、WEELS
叶片是多数树木唯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为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性,以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实地调查20株各径级单木年均叶生物量并建模,并通过树干解析得出树龄及对应胸径代入年均叶生物量模型得出连年叶生物量并建模,进而得出林带林网叶生物量,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结果 表明:幼龄林年均叶生物量为(1.1128±0.6286)kg,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分别比上一林龄增长5.0、1.7和2.5倍,但增长速率
[目的]天蚕素抗菌肽是一种商品化的阳离子抗菌肽,在水貂体内的研究较少.试验旨在探究抗菌肽对育成期母貂脏器系数、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短毛黑母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300、400和500 mg/kg抗菌肽,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水貂进行心脏采血,采集内脏器官、十二指肠及空肠样品,并测定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道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目的]鉴于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上的诸多争议,以及使用人类PCOS材料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构建PCOS小鼠模型以探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诱导昆明白雌鼠产生PCOS样临床症状,通过结晶紫染色查看小鼠性周期是否发生停滞;利用HE染色的方式确定卵巢发育状况;利用ELISA技术调查建模过程中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和联合脂多糖(LPS)刺激对肺脏募集中性粒细胞(Neu)的影响,以及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约10日龄仔猪的肺脏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MVE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Neu;以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Neu和M VECs后,将Neu加入培养M VECs的培养板,孵育1h,4%多聚甲醛固定,瑞氏染色,观察并计数分析各组黏附的Neu数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VEC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5日龄竹丝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此阶段竹丝鸡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方法]选取1625只1日龄竹丝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5个处理组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8.5、19.5%、20.5%、21.5%和22.5%,试验期25 d.于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2只鸡屠宰,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以及分割屠体,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料重比(F/G)(
[目的]探究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黄麻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复合益生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复合菌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2)按1%比例补充于益生菌组肉鸡的饮用水中,以正常饮水的肉鸡为对照.在42 d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并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采
[目的]试验旨在阐明双元调控系统LisRK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抵抗不利环境应激以及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参考菌株10403S为亲本株,利用穿梭质粒pKSV7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lisRK基因缺失株,并基于表达质粒pIMK2构建了lisRK回补株;比较了亲本株10403S、缺失株ΔlisRK与回补株CΔlisRK在酸(pH 4.5)、渗透压(5% NaCl)和氧化(10 mmol/L H2O2)应激条件下的生长与存活能力及其对胃腺癌细胞M GC 803和肠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