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的实践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门教学内容较广,且知识点跨度较大、兼顾自然与社会两大属性的学科,高中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掌握起来具有很大难度。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累更新颖、丰富的知识,其教师应重视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引用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实践探究
  一、 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科学引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也能够为学生实践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爱国情怀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将其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其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来加强对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二、 科学利用网络来丰富课堂资源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引用丰富、开放,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网络资源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活动。且要充分考虑到,乡土教学资源必须要坚持以本区域自然、经济与文化为主题,在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构建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的乡土地理教学网络,或者是相关教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要突显出乡土地理网络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如,乡土区域的教学案例、乡土历史地理等内容,以此来为学生各项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增强乡土地理网络资源的研讨性,基于这一平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对问题的利与弊做出深入讨论,不断完善网络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资源,学生也能够学习接触到更新颖的地理知识,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引用乡土材料来开展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不论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还是授课环节与成果的不断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师应深入研究。在实际授课中,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是比较熟悉的案例。除了要体现出与相关地理知识、原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之外,其教师还要在加强乡土材料充分收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授课需求给予更直观、生动的加工设计,以此来将其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工业地域的形成”的相关内容时,就将学生带到了城市边缘的生态农业区,对其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等。这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不仅拥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时代特征,也能够將教材上原本学生不理解,或者不熟悉的案例转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实际生活与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不断优化授课环节与成果。
  四、 结合乡土实际来开展情境教学
  乡土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空间,在地理课堂上,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引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激发,引导更多学生将内心真实想法积极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课外实地调查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更加直观形象地接触到丰富的乡土地理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较为陌生的地理知识,为了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基于乡土地理材料来进行案例、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各类生活现象做出深入思考,寻找更科学、新颖且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方法。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城市化”的相关内容时,基于城市化这一历史过程,学生理解把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对此,该教师就收集了其城市的用地范围、城市人口变化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照不同年代的数据与图片来让学生对城市化的基本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然后,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正走进城乡结合部,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城市扩展有进一步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把握各种契机来让学生对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做出深入思考。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学生不仅能够轻松、高效地掌握城市化这一概念知识,其思维、探究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对此,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其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给予不断优化。
  五、 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教学内容较为开放的特征。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实际生活,从不同层面来关注自己生活的乡土区域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并通过围绕本地区每天天气情况、风俗习惯,以及地形、准备等方面来组织观察实践、感受体验等实践活动来实现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恰当渗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探究积极性的激发,也能够帮助其积累更新颖、丰富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地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六、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全面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教师应突破传统授课理念与模式的种种局限,科学引用乡土地理素材来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增强,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授课环节与成果,丰富授课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涂小林.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促进乡土地理学习迁移策略研究”课题的问卷调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0-21.
  [2]诸葛恒.“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桂林地理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15):180-182.
  [3]黄汉阳,林少丽.结合乡土地理案例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以潮汕母亲河韩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86-87.
  作者简介:
  吴劲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平面设计艺术的运用和发展开始越来越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平面设计当中所设计出的符号,直接促使我们现实世界的面貌开始发生极具的改变,一种符号化
《新编目连劝善救母》是徽州祁门人郑之珍在以往目连救母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所编著的一部分上中下本共计100出的戏文.其中,傅罗卜与曹赛英的婚姻是作者新创的一条线索,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是关于语篇中各种态度的协商,态度的强弱和来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对古诗《清明》的翻译作品进
摘 要:教学效率低,是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改革教学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学生的知识、自主学习技能、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学生的态度四方面出发,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提出了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将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一、 前言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
上课时不懂得倾听的学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教师讲课的时候神游天外,或者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根本不关心上课内容。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很
【摘要】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能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追求科学的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开始学习著明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提高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水平。下面,我们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探讨该教育思想对学前科学教育的重要启示。  【关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改革和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再新鲜的词汇,而大学中的创业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本文就通过阐述现阶段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诸多瓶颈,并论述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瓶颈和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祖国”rn在我来看倒也简单rn它是我每早不得不穿越的市场rn杂乱喧哗四下散置着大大小小rn等待食物与钱币安抚的糙人rn所谓“承担”rn在我眼里却也平凡rn它是你街上偶然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探险“寻宝”性的体育项目,因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社交性、智力与体力并重、亲近大自然等显著特征,而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普受欢迎的体育课程。继而,如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