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来源 :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种群”概念为核心,引导学生沿着概念学习进阶的途径,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建构等方式,探索种群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达成对“种群”概念的深刻理解.
其他文献
遗传学教学中有较多易困扰学生的问题,例如,果蝇的连锁群数、粗糙链孢霉的基因连锁关系和质-核型雄性不育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新的前沿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基因的发现,果蝇的连锁群实际已由4个更正为5个;粗糙链孢霉的子囊型很多,基因型相同的可进行合理的合并;科学家利用线粒体基因敲除等技术验证了质-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原因.诸如此类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一学生实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创造性地将甲襞微循环仪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可帮助学生观察到人体甲襞内真实的毛细血管及其内部血液流动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运用科学史和问题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强调实证思想,结合生活实际,在多层次和多维度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建立检测树鼩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9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检测GLUT9(SLC2A9)及内参GAPDH mRNA的引物,以树鼩新鲜肾脏组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获得SLC2A9及GAPDH的标准曲线及其相对表达变化.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SLC2A9及GAPDH核苷酸序列与人类的同源性为81%和95.1%.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熔解曲线为单峰,R2接近1.建立了检测树鼩GLUT9 mRNA实时荧光定量方法,为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新药等奠定基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是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下提出的,乡村振兴是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1]这一重大战略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人才振兴又是乡村振兴各要素中的关键一环,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基于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理念,以植物生长为视角丰富课程思政理念内涵,建立起“土、根、茎、蒂、果”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各关键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借鉴植物生长过程中保障与促进养料和水分传递的做法,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推广性和指导意义,适合土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沃土、强根、护茎、固蒂”,并在该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从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角度,按照“用追问来触发价值思考,用感染来引领价值方向”的策略优化教学设计,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以期为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出对策建议,在专业课教学层面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教书育人规律的重要表现,是深入推进思政学科建设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题中之义.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衔接,不仅是实现不同阶段“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全程育人”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更是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教育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课程内容设计缺乏整体性、教育教学主体缺乏联动性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应从顶层设计
放眼世界战略思维演进的大逻辑,战略思维的前瞻性取向和医学上的预防性思维模式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彼此之间经常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相互借鉴和援引,在思维模式上也存在互相吸收融合的事实.这种思维方式在中西方历史文化中都可以追溯到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和时代性价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迷思概念是学生在教学前、中和后所具有的与公认的科学理论或教材不同的概念.在完成减数分裂学习后,从高一年级随机抽取120名学生,对其所绘制的减数分裂过程图利用Nvivo12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确定了 20个迷思概念.从具有前概念的8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5名进行访谈,确定了 7个迷思概念.学生减数分裂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对相关概念的描述欠准确、对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困难是造成减数分裂迷思概念的原因.
总时间为3h.你将在屏幕顶部找到一个倒计时的个人时钟.rn你可使用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语言.rn举起你的旗帜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rn题目rn1~15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26题:动物生理学与解剖学;27~36题:植物生理学;37~47题:生态学与进化.
“扶志”与“扶智”是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支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必备条件.青海省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阶段,新历程、新要求,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发挥“志智双扶”的潜力和作用,有效改变以往的从外在的给钱给物“输入式”发展为内在的“造血式”,形成“志智双扶”有效契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实行“以志促智”继而“以智成志”的良性循环,使增收致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让贫困群众“要我富”到“我要富”,实现目标追求需要培育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