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蛭益肾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湿瘀互结证患者74例TNF-α、CRP、IL-6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病因复杂,可通过免疫机制、非免疫机制及炎症等途径导致疾病发生,其中炎症在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2].本病临床表现多发病隐蔽,易反复迁延发作,彻底根治较难,至后期引起肾功能减退.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常因药物副作用而出现拒绝治疗.而中西医结合治疗CGN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近年来采用黄蛭益肾胶囊治疗CGN患者湿瘀互结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育龄期女性患者肾功能与性激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03月就诊的CKD3~5期、非透析期、月经正常的育龄期女性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4例;另收集30例健康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一体化治疗加用益肾止衰颗粒,治疗组予以西医一体化治疗加用肾衰Ⅱ号方,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等变化.结果:(1)CKD3~5期非透析育龄期女性患者肌酐(Scr)与雌二醇(E2
蔓状血管瘤即脉管畸形之动静脉畸形,临床发病率低,会阴部发病者更少见,容易误诊,治疗棘手,文献鲜有报道,临床医生对此认识有限.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1例会阴部巨大(瘤体约7.0 cm×5.0 cm)蔓状血管瘤经消痔灵注射液硬化栓塞术治疗后痊愈的验案,为临床医生认识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肾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微创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目前可利用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案,包括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多镜联合碎石取石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开取石术等.微创手术治疗技术和方案的选择应该基于患者的综合身体状况,肾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患者肾盂和输尿管形态的个体差异,既往手术史,各医学中心的手术设备和医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胶囊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对肾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模型组(n=8)和升清降浊组(n=8),选取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n=8),升清降浊组给予升清降浊胶囊1800 mg·kg-1·d-1灌胃,db/db模型组和db/m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液、尿液检测空腹血糖、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ACR)等,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
慢性术后疼痛(CPSP)指由手术引起的,在术区或邻近术区发生的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因其迁延难愈的特性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目前对CPSP的认识尚不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CPSP防治体系,该综述从危险因素控制、围手术期用药、针刺治疗3个角度就目前关于CPSP的防治现状进行综述.
胆囊切除可造成肠道菌群、胆汁酸的变化.而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术后结直肠癌发病对患者影响较大.胆固醇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肠道菌群功能多样;胆汁酸功能复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切除术后胆固醇代谢、肠道胆汁酸和肠道菌群改变及结直肠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在微生态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PVT1(LncRNA PVT1)在肾癌细胞株786-0中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株786-0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比较人正常肾细胞株与人肾癌细胞株786-0中LncRNA PVT1表达差异,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786-0,使LncRNA PVT1基因沉默后通过CCK-8法检测LncRNA PVT1沉默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LncRNA PVT1沉默对786-0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改变,通
目的:分析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凝血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 d、3 d,观察组MPV、PDW、PCT、PLT呈现出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各项指标稳定,趋近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以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市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血液透析组,并选择同期以肾功能正常体检者53例作为非血液透析组.采用C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同时检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时、透析后第1年、透析后第3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随后给所有HP感染患者应用相同的四联疗法,比较血液透析HP感染者与非血液透析HP感染者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前,血液透析组患者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高糖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肾化湿颗粒组(4.8 g/kg),阳性对照组(缬沙坦,10 mg/kg),连续干预8周.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以及肾功能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和PDGFRβ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干预后的FBG、TC、TG、HbA1c、FINS、HO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