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内容之中。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不够认真,所以导致做错,甚至乱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关键词】解题模式 信息 审题能力 理解题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43-02
  一、新教材的特点
  “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内容之中。小学低段数学图多字少,内容比较灵活多样,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教材多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富有趣味,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置于特定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融入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一年级主要以情境图为主,这些图极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二年级则以半文半图为主。这一新奇的内容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大大地引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应遵循以下模式:出示例题图——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提炼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合作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三、方法和策略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着手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求总数《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我吃了3个鸡蛋,还剩4个鸡蛋,原来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让学生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消除《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二)结合于学生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友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时,我出了这样的题目“爸爸给我买了一盒铅笔花了6元,一个笔记本用了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体会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
  现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的找出已知信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解决问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
  2.教会审题
  审题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但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马上做,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字认得不是很多,题里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处于记忆,模仿,甚至猜谜的层面,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教会看图
  现在的教材大多图文结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学生如何去看题,结合问题找出关键图文。
  ②教会学生读题、读图
  一提起读题,多数被认为是语文学习的专利。其实不然,数学中的读题不仅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而且是理解数学题目题意的必要措施。并且要图文结合,了解图意。这个学期我正好上一年级数学,我从开学开始,先让学生去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再让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题,为防止他们读题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我让他们用手指指好了读题,有时是响亮地齐读,有时是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在黑板上写出来,并注上拼音让他们看了拼音读,读通了题,孩子们自然明白了题意,会做题了。
  ③找到读题、读图的方法
  读题的方法即在读题、读图的时候就要找出关键词,重要词,重要的图形信息、数量等。并且读的时候重点词重点读,重点图做重点标记,做题的时候把关键词圈出来。如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要求学生把“从大到小”圈出来;这个班大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共”要圈出来,表示这道题要是合起来用加法;從左边数把第5朵花圈起来,“左边”和“第5”要圈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就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的意思。
  3.重视语言文字教学
  数学问题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少题目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都是审题的重点。例如常见的“一共”、“还剩”、“多多少”、“少多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加之要求“一共”用加法、求“剩”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其实这些名词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4.引导学生分析挖掘
  有的问题条件比较明白,而有的条件却间接给出,往往被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四)培养做题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在解决问题时重点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勾画重点词句的习惯、检查的习惯等。把习惯带进学习,带进生活。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使学生自由发展,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例,进行
新时期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应用得到了普及,而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多种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有效地替代了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特别是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际的
【摘要】鉴于核心素养在当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主要分析。在进一步地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之后,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方案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72-02  前言 
【摘要】数字化教学作为当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各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意义上的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化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实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护理专业 数字化 计算机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68-02  数字化教学是
【摘要】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也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基本规律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对于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提升他们的物理素质。  【关键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爱心播撒,静待花开.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二十余年,期间担任班主任十多年,经过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加强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以情感因素为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挖掘和刺激学生心理精感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文章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受到情感陶冶。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  关键词:以情动人 挖掘感情 体验创设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
采用高效节能的LED作为光源,该灯具由灯具隔爆外壳、光源LED及配套电器组成,矿用隔爆型LED巷道灯具有耐震性能强,采用特殊金属合金材料,抗冲击性能好,低能耗,所需电压电流小,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积累一定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中出现懈怠,甚至
【摘 要】当前,随着课改以及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接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皆不断发生着种种可喜的变化。教育者积极研究和投入,不断进行尝试探究,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随之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观,成果愈发显著。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育者“教得辛苦”、被教育者“学得痛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着。切实改变这种种不良现象,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不断得到提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