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你每天要给孩子留出多少时间玩耍?近日,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孩子做游戏的时间减少了25%,而使用电子设备娱乐的孩子数量却显著增加。
孩子多玩耍是健康的保障
在当下的教育观念和大环境中,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安排了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等各种辅导班。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表示,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玩耍,是每位中国医生、幼儿教师、家长都应该遵循的育儿之道。
实际上,玩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正如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题为“玩耍的力量”的研究报告显示,与父母“有发展性地适当玩耍”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情感、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来的压力和强迫,所反映的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所以玩耍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天要玩3小时
那么孩子该怎么玩呢?前不久,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撰写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简称《指南》)发布,对孩子玩耍的时间、频率、形式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形式:越丰富越好
玩耍的范围很广,既有游戏类体育活动,也包括乐器、书画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特点,都强调手眼的协调和配合,都有利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刘欣主任介绍,通过游戏活动,如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追逐奔跑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跑、跳、攀、爬等活动来发展孩子们的基本动作技能,培养孩子们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兴趣,还能促进孩子们身高的增长,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更强,身材更匀称,以及人格、意志品质的养成。
环境:户外运动更有利
孩子应该在室内玩还是室外玩?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苟波教授建议,只要条件许可,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多在户外玩耍,多参与户外运动,多亲近大自然,结交新朋友。多参与户外活动不但可避免久坐行为,适度沐浴在阳光下,还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强健骨骼,有助于生长发育。
孩子在树林中玩可以观察研究昆虫和植物等,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海边可以玩水、玩沙、散步,或进行多种游戏活动,有助于认知发展;在山中徒步,可以增进心肺功能,还能观察远处的景色,有助于调节视力。此外,多参加户外集体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与更多的人交往,促进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时间:每天累计3小时
《指南》推荐,孩子在一天内各种类型的玩耍和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在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应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特殊天气,可酌情变换运动环境和减少运动时间,但不应减少运动总量。
原则:一次不要太久
刘欣主任建议,孩子的身体活动可以形式多样,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孩子要喜欢。要孩子去完成不愿意做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二是注意运动量。孩子身体发育还未健全,骨骼、肌肉里水分含量较多,心肺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容易疲劳,不适合時间长、运动量大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学龄前孩子们一堂课不宜超过半小时的原因。而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孩子们与神经反应有关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定型的年龄段,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会事半功倍。
孩子多玩耍是健康的保障
在当下的教育观念和大环境中,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安排了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等各种辅导班。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表示,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玩耍,是每位中国医生、幼儿教师、家长都应该遵循的育儿之道。
实际上,玩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正如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题为“玩耍的力量”的研究报告显示,与父母“有发展性地适当玩耍”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情感、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来的压力和强迫,所反映的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所以玩耍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天要玩3小时
那么孩子该怎么玩呢?前不久,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撰写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简称《指南》)发布,对孩子玩耍的时间、频率、形式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形式:越丰富越好
玩耍的范围很广,既有游戏类体育活动,也包括乐器、书画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特点,都强调手眼的协调和配合,都有利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刘欣主任介绍,通过游戏活动,如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追逐奔跑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跑、跳、攀、爬等活动来发展孩子们的基本动作技能,培养孩子们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兴趣,还能促进孩子们身高的增长,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更强,身材更匀称,以及人格、意志品质的养成。
环境:户外运动更有利
孩子应该在室内玩还是室外玩?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苟波教授建议,只要条件许可,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多在户外玩耍,多参与户外运动,多亲近大自然,结交新朋友。多参与户外活动不但可避免久坐行为,适度沐浴在阳光下,还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强健骨骼,有助于生长发育。
孩子在树林中玩可以观察研究昆虫和植物等,有助于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海边可以玩水、玩沙、散步,或进行多种游戏活动,有助于认知发展;在山中徒步,可以增进心肺功能,还能观察远处的景色,有助于调节视力。此外,多参加户外集体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与更多的人交往,促进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时间:每天累计3小时
《指南》推荐,孩子在一天内各种类型的玩耍和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在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应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特殊天气,可酌情变换运动环境和减少运动时间,但不应减少运动总量。
原则:一次不要太久
刘欣主任建议,孩子的身体活动可以形式多样,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孩子要喜欢。要孩子去完成不愿意做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二是注意运动量。孩子身体发育还未健全,骨骼、肌肉里水分含量较多,心肺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容易疲劳,不适合時间长、运动量大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学龄前孩子们一堂课不宜超过半小时的原因。而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孩子们与神经反应有关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定型的年龄段,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