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征与改革实践r——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来源 :科技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对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数字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整合、课前线上学习、课后评价上具有鲜明优势,丰富了课程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如何推进地方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以产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和以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入手,讨论了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日益活跃,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是,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看,仍然存在着制约其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些问题,要打破这一不足,为社会培养实用的翻译人才才是每一位教育人员所关心的事情.文章主要就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对标“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展基于“异步SPOC+慕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同时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打造一流课程.
针对智能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长三角地区”优势发展的产业链需求,结合常州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实际,研究并确立一种能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相互渗透的“双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产业标杆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建立多功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式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产教科教融合式社会服务.通过“产教、科教”双融合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科建设水平,而且实现了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文章从模拟电子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构建模拟电子技术和谐课堂的原则和可行性措施,使教学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体验、共同创造的过程.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的模拟电子技术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意义.
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双高计划”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高职院校目前双师队伍的培育现状,发现双师培育存在分类不明、效果不佳、流于形式等问题.依据“双高计划”的要求,阐述了高水平双师队伍分类培育的必要性,并对分类培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知识图谱是以图的形式描述客观世界中实体及其实体间关系的知识库,其强大的语义处理和互联组织能力,为智能化信息应用提供了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高校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中开设知识图谱课程,让学生对知识图谱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提供一个实用的知识图谱入门指南,是有着较大挑战性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知识图谱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知识图谱课程的开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结合我国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很多高校和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通识课程.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工程概论通识课程.通过分析学校工程概论项目管理课程现状,考虑到PMP认证在国内国际项目管理领域的权威性,结合PMP认证来建设工程概论项目管理课程习题库,在课程习题库建设中兼顾本科理论教学和业界项目管理实践,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毕业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力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超星学习通App为平台,以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点为例,对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为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流体力学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针对学生反映流体力学知识点难懂、公式难学、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习题教学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学生在习题教学中的表现与课程学习效果的关联,认为加强习题教学仍然是流体力学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借助新技术保障习题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积极性,优化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