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会数学地思考,使学习数学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过程目标的数学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离不开学生生成资源的使用”,“要以充足的练习来支撑课堂”。
  【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 主体性; 生成资源; 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40-01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之间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又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和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最大的变化,可以看成是从偏重视知识目标转到更重视过程目标。以下是我对如何在新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些经验,和同行们分享。
  1 重过程的课堂,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老教材的使用中,学科教学过程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教师教的清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被动、机械学习的现象。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放下老师的“师道尊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就创设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比如:陪低年级小朋友唱儿歌,为中段学生当速算比赛裁判员,和高段同学赌赌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等等。教师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习主人,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教师的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每次看到教师甘当绿叶,倾情投入课堂,总会引起学生积极响应,这样的响应,实为有效课堂的首要特征。
  有了甘当绿叶的心态,还要注重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比如在“容积的认识”中,有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设计了直观教学法,将课堂搬到了科学教室,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在认识1毫升时采用数一数有几滴水和倒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中来感知1毫升有多少。再通过把100毫升水倒进学生平时在学校用的水杯、1升的水倒进学生吃饭的碗刚好一碗,这样这三个容积的概念在学生脑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在练习中出现填写单位名称时,他们就会以课中出现的这三个实验例子为标准去考虑。因此,在练习一桶色拉油的重5( )时,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说到的就是从刚才的1碗水为标准来考虑,这样的5碗就是5升。这比老师简单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
  2 重视过程,离不开学生生成资源的使用
  从我的一次失败的教学说起:在执教六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课堂目标是要认识圆的特征,并正确画圆。由于我课前准备充分,学生积极配合,教学相当顺利,很快就进入了画圆的环节。我特意请了成绩出色的A同学上黑板画圆,起到示范、规范的作用,在众人的注目下,两手握住圆规的A同学明显是紧张的要命,一开始怎么也画不好,而下面的同学不停提意见“不圆、画得不圆”。我只好不断鼓励他耐心点、别紧张,不停教育下面的同学不要吵闹、要有礼貌。经过5分多钟的努力,最终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画圆任务。
  在课后我努力思考课堂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离开教师设计的轨道时,怎样调控才能更好实现过程目标?比如在上述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来说,用一个超大的圆规到黑板上来画一个大圆,“画不圆”太正常了,教师没有预设到这一点已属可惜,可贵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急得都想帮忙。细想一下,这“画得不圆”不正是孩子们对于圆特征的最直观最形象的解释吗?如果老师反问一句:“怎么样才能画圆呢?”这样不就名正言顺的进入探究画法(定点、定长)环节了吗?而且画圆不单是学习画的技巧,更是为了通过画圆来深入体会圆的特征。而“画的不圆”就是因为圆规两脚间距离移动,改变了圆的特性,这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A同学的画的过程中去体验。
  “画不圆”是一个多么好的生成性资源!上述活动中,我的预设是先认识圆的特征,再用特征来画圆,掌握画的技巧,而实际活动中,学生的“画不圆”就是对圆的真实的认知起点,教学中我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跳了过去,如果能意识到这个生成资源的可遇不可求,紧紧地抓住他,并且及时调整预案,相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会更加丰满有戏,整个课堂会更加扎实有效。
  课堂上,面对意外情况,信任学生,接纳意外,让意外成就精彩的课堂,教师会少了许多尴尬,学生会拥有更多自由“生长”的时空。教学之余,我们应不断地反思、学习,形成“关注生成”的教学习惯,才能真正达成教学过程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扎实过程,还要以充足的练习来支撑
  “练习形式多”“练习充分”往往是数学课堂落实过程目标的关键,我们在巩固环节往往借助各种题目的推出大放光彩。
  首先从时间上说,我们应每节课能有1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练习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反馈。还要设计安排专门的练习课,进行大题量的练习。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有口头的、书面的、实践的,该读的、说的、写的、背的、练的,该人人过关的基本上要过关。
  其次从选题上说,教师每次备课中把学生手中的《课堂作业本》、《同步练习》等学习资源中的相关习题全部进行演练。从中精心挑选课后的练习,做到题题有用,同时避免贪多求难的倾向。题目的挑选落实三个点即:着力落实重难点、巧妙发展能力点,和谐调度情绪点。在学生独立练习资料的选择时也根据演练情况为学生设计好先后次序,是练习有层次。
  再次从组织练习形式上看,要坚持“多、变、全”的特点。“多”就是学生在练习中动脑、动口、动笔的机会及反馈的次数要多。“变”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区别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把握练习的时间,变换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全”是指在同样的练习时间里,全体学生能同时练习,积极的自觉活动,使错误及时得到纠正,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始终做到“课中补课”。
  可以說,数学课堂离不开扎扎实实的习题训练,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也在练习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知识点。
  综上所述,相对于以前扎实“双基”,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扎实课堂”更加关注过程,它既包括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又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的各方面的能力,获得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中把握学生生成性教学资源,同时开展好巩固训练,用“扎实三维目标”来回应“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出现了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用知识难度较低的教材。这样就能更好的教学小学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37-02  在进行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利用比较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42-02  情景教学之一  问题:床的长度大约2(分米)——长度单位误用。  课前:请同学们准备好直尺。  情景——  师:同学们晚上睡觉吗?  生:睡觉。  师:那你们能想象出床有多长吗?  生:能想象出。  师:那么,请举起你们的直尺。  生举直尺。  师:你们的直尺是多长?  生:20厘米。有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43-01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1.2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对力的单位“牛顿”如何定义。  1.3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特点,并能利用其进行相关计算解决物理实际问题 。  1.4 通过探索性研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5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期刊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均产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已进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中国工业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
期刊
美术设计都有各自的风格与技巧,水墨风格以大量的墨彩铺陈、挥洒灵动的抒写,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隽永的意境.透过水墨的表象看内里的本质,其视觉冲击带给人思绪翻飞的灵感
1998年入汛以来,长江全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同时也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介。在举国上下投入抗洪抢险之时,一场激烈的新闻大战也在大江南北的抗洪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45-01  步入二十世纪以來,世界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的技术。而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 抽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求抽象函数周期的常见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 抽象函数;周期性; 对称性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44-01  与有明确解析式的函数相比,抽象函数特指那些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的函数,,它只是给出函数的一些特征、性质或一些有特殊关系的式子的,所
美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中国的体系是原来社会政治活动需求的结果.在工业设计教育模式中,美国对中国的若干启示可以使我们的高校更新设计教育观念、深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