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非均质土壤导温率的变化及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来源 :冰川冻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的热传输是地气能量交换的组成部分, 而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导热率的获得是研究土壤热传输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 分析了一维热传导方程在非均质土壤条件下的适用形式, 利用青藏高原那曲站实测土壤温度资料, 计算了非均质土壤导温率, 计算结果表明, 土壤导温率有明显的随深度和季节的变化. 利用考虑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参数的土壤温度数值模式, 对那曲地区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 模拟结果显示, 按冷季和暖季分别采用两组不同的土壤导温率, 对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已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其他文献
对慕士塔格西坡冰碛物粒度及磁化率分析表明:<1 mm的冰碛物以4~6φ(0.063~0.016 mm)含量为主,平均粒径(Mean)在2~6φ之间,分选系数(δ)在1~3之间,峰态系数(Kg)为1.5~3.5,偏度(SK)系数在-2~2之间;磁化率分
为了计算天山山区区域气候要素平均值序列,提出了一个新的气候序列计算方案。对天山山区17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的1961—2000年的年气温、降水资料进行了自然正交分解(EOF),并以D
为了研究封闭道碴层对其下部多年冻土是否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附近建立了封闭碎石道碴坑和卵石地表对比试验场,并对下部地温进行监测.结果发现:经过两个冻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天然状态和工程活动状态下不同场地(砂砾路面、铲除植被、草甸地表)的活动层水热状态监测研究, 对比分析了不同工程活动对场地活动层的水热传输特征和
以SCI-E收录数据库论文为样本的科学计量指标统计分析和灰色预测显示,在1995—2005年的11 a中,中国干旱区研究各项科学计量指标上升趋势十分显著,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大幅度的增
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非常敏感, 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多期遥感TM数据和生态样带调查数据, 提出生态综合指数方法. 应用土壤结构、组成与水理特性
在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施工建设中,许多主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已经被采用,遮阳板就是其中有效的降温措施之一.由于青藏高原风速较平原地区大,且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