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普遍存在,但仅属于心理素质不高和心理失衡问题。教师不仅有责任教育学生克服一切不良心理障碍,更要理智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教育和正确引导,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教育感悟
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交往困难、逆反心理等,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虽然相当多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着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但这些仅属于心理素质不高和心理失衡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帮助学生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遏制在萌芽之中。
我是0705班的班主任。惠一芳和阮爱荣都是0507班的班干部,刚进中专时,学习成绩不相上下,都处于中等偏上一点。因为一个是无锡本地人,是走读生,一个是外地句容人,是寄宿生。惠一芳由于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强,做事雷厉风行被选为团支部书记。阮爱荣朴实、勤奋、踏实,被选为班长。这两个学生都是属于比较成熟型的学生。两个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在班里都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到了二年级,班长的进步很大,班里的工作不仅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反而使得她更刻苦,更努力,成绩一天天地进步,记账、珠算技能比赛成绩都很好,各科成绩都名列班级前一、二名。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同时也遭到同学的嫉妒。但我始终教育她,要她坦然处置,不骄不躁。而惠一芳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状况,成绩一直上不去,技能也上不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与班长相比,她有点失落感。但至少她的活动能力胜过班长,这是她的优势。但后来为举行班级活动,她发了一趟无名火。从此她与班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一次劳动中,她居然公开把矛头指向我这个班主任,大声嚷道:“都叫我们走读生干,寄宿生干什么?”在她的心里我这个班主任偏爱寄宿生,但我明白她实际上指的是我偏爱班长。但是其他学生心里明白,事实相反,我是照顾走读生的。我考虑到,走读生早晨来校值日较辛苦,尤其是冬天。我只要求他们分组做好中午的值日。因此,没有人附和她。我忍不住地批评了她,为此她感到没面子,便大发雷霆说不要当这个班干部了。
其实她平时并不计较干多干少,在我同她的家长联系后才知道,家长平时对她的期望太高,父亲要求过严,近日情绪不佳,因为家长要求她既要考会计上岗证,又要参加成人高考,这使她压力过大。一时,焦虑、嫉妒、自卑感一齐向她袭来,她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做出对同学和老师非礼的举止。
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在听取家长意见的时候,我是先肯定她在校表现好的一面,后指出她的缺点。她的家长比较明辨是非,配合我一起教育开导她。第二天她主动来找我,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我非常理解她,更没有为难她。
从这件事后,我在安排和处理学生关系方面,也更加谨慎。我建议他们开了“擦亮青春迎接未来”的主题班会,让她和班长一起合作。此后,她们之间的误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类似因心理压力过重而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理智地看待这些中专生,让每个学生生活在希望里才是最主要的。苛求他们只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遏制学生的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从正面引导他们。我曾专门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毕业、就业,引导他们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入手,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做起。
后来,班长既考上大专又获得会计上岗证,成为中专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而这位团支部书记,在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批踏上社会参加实习。在实习岗位上她同样显示出工作能力,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在毕业典礼上,我让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没有让班长上去发言,她感到很意外。我想,中专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如果我让班长作为代表发言,她在就读大专,无形中会给更多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我常跟学生说:“在学校,你们有时可以任性,义气用事,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工作上,你也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
学生成长是快乐的,也必然有烦恼。如花的岁月正是多雨的季节,青春的困惑如青草般丛生,剪不断,理还乱,欢欣的岁月,黄金的年华,几多欣慰,几多忧愁。时代铿锵的脚步,激起无限的遐想,现实生活引起诸多的困惑。嫉妒心理带给一个人往往是莫名的对他人产生的仇视和挑衅,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嫉妒和自卑心理控制之下,往往就会做出很多极为危险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老师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下面我就如何遏制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简要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是要教育学生变“事事与人比”为“事事向人学”,要抱着一种时时学习别人优点的态度,不但可以消除嫉妒,还可以不断完善自我。
二是要教育学生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不要总是和比自己强的人比。如果只看到别人优于自己的一面,你就会伤心苦恼,而要学会与以前那个不如现在的你比,以体验成功的感觉。抱着“只要努力我也行”的信念,不断鼓励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现在还不如以前,那么,你可以考虑和你身边不如你的人比,以缓解心理的压力。
三是要教育学生,人需要有多个价值支柱,就如同一座房子需要多个柱子支撑一样,就算其中一个倒塌了,还有其他支撑。这就是说,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不要把视野仅仅盯在一个目标上。
四是要教育学生,想要成功,首先要搞好学习;其次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当你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被周围的人所肯定时,就会感觉自己是成功的。当你被成功的喜悦围绕时,就能克服嫉妒和自卑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肖永春,齐亚丽主编.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增杰主编.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2004,(4).
[3]黄京尧主编.青年心理向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第一版.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教育感悟
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交往困难、逆反心理等,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虽然相当多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着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但这些仅属于心理素质不高和心理失衡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帮助学生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遏制在萌芽之中。
我是0705班的班主任。惠一芳和阮爱荣都是0507班的班干部,刚进中专时,学习成绩不相上下,都处于中等偏上一点。因为一个是无锡本地人,是走读生,一个是外地句容人,是寄宿生。惠一芳由于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强,做事雷厉风行被选为团支部书记。阮爱荣朴实、勤奋、踏实,被选为班长。这两个学生都是属于比较成熟型的学生。两个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在班里都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到了二年级,班长的进步很大,班里的工作不仅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反而使得她更刻苦,更努力,成绩一天天地进步,记账、珠算技能比赛成绩都很好,各科成绩都名列班级前一、二名。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同时也遭到同学的嫉妒。但我始终教育她,要她坦然处置,不骄不躁。而惠一芳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状况,成绩一直上不去,技能也上不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与班长相比,她有点失落感。但至少她的活动能力胜过班长,这是她的优势。但后来为举行班级活动,她发了一趟无名火。从此她与班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一次劳动中,她居然公开把矛头指向我这个班主任,大声嚷道:“都叫我们走读生干,寄宿生干什么?”在她的心里我这个班主任偏爱寄宿生,但我明白她实际上指的是我偏爱班长。但是其他学生心里明白,事实相反,我是照顾走读生的。我考虑到,走读生早晨来校值日较辛苦,尤其是冬天。我只要求他们分组做好中午的值日。因此,没有人附和她。我忍不住地批评了她,为此她感到没面子,便大发雷霆说不要当这个班干部了。
其实她平时并不计较干多干少,在我同她的家长联系后才知道,家长平时对她的期望太高,父亲要求过严,近日情绪不佳,因为家长要求她既要考会计上岗证,又要参加成人高考,这使她压力过大。一时,焦虑、嫉妒、自卑感一齐向她袭来,她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做出对同学和老师非礼的举止。
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在听取家长意见的时候,我是先肯定她在校表现好的一面,后指出她的缺点。她的家长比较明辨是非,配合我一起教育开导她。第二天她主动来找我,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我非常理解她,更没有为难她。
从这件事后,我在安排和处理学生关系方面,也更加谨慎。我建议他们开了“擦亮青春迎接未来”的主题班会,让她和班长一起合作。此后,她们之间的误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类似因心理压力过重而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理智地看待这些中专生,让每个学生生活在希望里才是最主要的。苛求他们只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遏制学生的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从正面引导他们。我曾专门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毕业、就业,引导他们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入手,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做起。
后来,班长既考上大专又获得会计上岗证,成为中专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而这位团支部书记,在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批踏上社会参加实习。在实习岗位上她同样显示出工作能力,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在毕业典礼上,我让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没有让班长上去发言,她感到很意外。我想,中专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如果我让班长作为代表发言,她在就读大专,无形中会给更多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我常跟学生说:“在学校,你们有时可以任性,义气用事,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工作上,你也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
学生成长是快乐的,也必然有烦恼。如花的岁月正是多雨的季节,青春的困惑如青草般丛生,剪不断,理还乱,欢欣的岁月,黄金的年华,几多欣慰,几多忧愁。时代铿锵的脚步,激起无限的遐想,现实生活引起诸多的困惑。嫉妒心理带给一个人往往是莫名的对他人产生的仇视和挑衅,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嫉妒和自卑心理控制之下,往往就会做出很多极为危险和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老师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下面我就如何遏制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简要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是要教育学生变“事事与人比”为“事事向人学”,要抱着一种时时学习别人优点的态度,不但可以消除嫉妒,还可以不断完善自我。
二是要教育学生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不要总是和比自己强的人比。如果只看到别人优于自己的一面,你就会伤心苦恼,而要学会与以前那个不如现在的你比,以体验成功的感觉。抱着“只要努力我也行”的信念,不断鼓励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现在还不如以前,那么,你可以考虑和你身边不如你的人比,以缓解心理的压力。
三是要教育学生,人需要有多个价值支柱,就如同一座房子需要多个柱子支撑一样,就算其中一个倒塌了,还有其他支撑。这就是说,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不要把视野仅仅盯在一个目标上。
四是要教育学生,想要成功,首先要搞好学习;其次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当你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被周围的人所肯定时,就会感觉自己是成功的。当你被成功的喜悦围绕时,就能克服嫉妒和自卑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肖永春,齐亚丽主编.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增杰主编.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2004,(4).
[3]黄京尧主编.青年心理向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