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生物教材 寻找新课导入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每节课导入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环节。在生物教学中成功地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关于新课导入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3.趣味性原则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部分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4.科学性原则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二、导入的方法
  
  1.通过课本中的设问导入
  通过设问可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 “根的结构与功能”这节内容中,教材开头有这样的设问:“有人曾专门做过实验,发现一棵小小的黑麦可以长出近1400万条根,这些根如果连在一起,可长达600km。如此众多的根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2.通过课本中的古诗词导入
  例如在讲“传粉与受精”时,引用下面的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教师进一步说明:“蜜蜂采花酿蜜的奉献精神令人赞颂,但更重要的是,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为绿色开花植物的传宗接代帮了一个大忙。现在我们共同研究第二节——传粉和受精。”这样的引入起点低,又有趣。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
  3.利用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导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人类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时,可先引导学生做“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总结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由此引入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利用课本中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入
  课本中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要求以外的内容,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DNA指纹法”断案这段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技术的的重要性,由此引入新课。
  5.利用课本中的分析与讨论进行导入
  分析与讨论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学生们通过共同分析问题,相互讨论,得出较为信服的道理。例如在讲“计划生育”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我国部分资源状况表”,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多,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由此导入新课。
  6.利用课本中的相关链接进行导入
  例如在讲“传染病及其预防”时,可先让学生了解“世界预防艾滋病日”这段相关链接内容。通过对艾滋病的有关了解,使学生产生对传染病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入正题:“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一下传染病及其预防。”
  7.利用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首先让学生做“观察膝跳反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小腿突然跳起的现象是反射。教师进一步引导,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8.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导入
  新教材中,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学习也就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生物的基本特征”时,让学生观察形态各异的生物图。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认识这些生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吗?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
  9.利用思考与练习进行导入
  思考与练习中的题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中出现的思考与练习进行导入。例如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可提出思考与练习的第1题。有这样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教师提问:“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指花生的果实和种子的哪一部分?花生的果实和种子是由花的哪些部分发育来的?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课堂教学导入,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总之,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就能够找到导入新课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热点专题资源有机整合的研究与指导,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时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显示政治教学的魅力。合理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时政热点专题内容归纳,既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政治教学 热点专题 有机整合 兴趣    时政热点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版块,它的利用价值已被任课教师重视并以各种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随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注意 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
目的开展新型儿童保健服务,促进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满足当前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间参加新型儿童保健服务的4665名儿童中抽取1150名婴幼儿进行
高中开展了两年的新课程,其教材在结构、体例、选材、思维训练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在重编人教版必修1修订版的《导学练》第一、第二单元时,首先接触到了07版新教材的修订版,我就所编的第一、第二单元在结构体例、选材与谋篇和体系脉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各同仁互勉。    一、在教科书的结构和编写体例方面    1.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变动:原试行版目录安排上是世界史和中国史分别讲述,即先
季节的变化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然后是地形和气候现象,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地理教学中也是重点难点。季节包括四季和节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而通常所说的季节一般指四季,本文谈的季节问题,也是指四季的问题。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的高度,太阳高度越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课改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化了实践性。可以说,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的案例中引出的,教材的理论呈现也依托实践展开,教材中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如“交流”“探究”“感悟”“课外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实践完成的。
摘要: 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了研究。  关键词: 好奇心 想象力 创新动机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科兴趣”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而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主流。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具有“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三性”。  目前在初
兴趣是学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就应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作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当今各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首
摘 要: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师应通过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
摘要: 本文对实验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了研究。  关键词: 预习习惯 动脑能力 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将其转化成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