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其破解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学生主体”命题的确立、学生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化三个阶段。这一演进历程不仅是“学生主体”由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再到更加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学生主体研究不断克服两种极端倾向的矛盾,但始终未能逃离左右摇摆规律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
其他文献
基于调查和统计分析,阐述教学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智慧教育管理系统的分类与整合,实现数据来源真实、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信息共享,教学数据信息可以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正>初中学习阶段是个关键时期,起到上承下接的作用,特别是数学学习,覆盖面大,逻辑性强,对初中生提出了很高要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先学后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互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提出,要使初中生依靠自身体验掌握数学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初中生理解、思考的环节,重视初中生的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用平等、
期刊
学位
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共识,具体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不但没有否定这种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反而凸显坚持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列宁的灌输理论、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坚持好教师主导性,深度学习理论、学生接受特点以及破解教学难题要求发挥好学生主体性。更好地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发挥好各自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更要求教师主动承担起实现两者
<正>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陈鹤琴先生提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园主题墙作为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幼儿对美的感受,也要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并借此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既不是斗争或对立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同一性关系。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师主导性的矛盾表现为教师备课过程的独断性和教学过程的主宰性;学生主体性的矛盾表现为学的过程中的消极性、随意性和练的过程中的盲目性、散漫性等。因此,人为地把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当作一对矛盾,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使二者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用,教师必须做到坚持体育教育的工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功率折线栅式极化转换天线罩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其极化转换性能和高功率容量特性的同时,对天线罩整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其工程应用性,并且大大减轻了天线罩的重量。在设计时将密封介质罩与极化转换器结合考虑,提出了内置极化转换器的天线罩结构,该天线罩单元在4~4.6 GHz频段内有良好的透射性能,透射系数大于0.9,且能够实现90°相移。天线罩整体加载到某圆极化高功率径向螺旋天
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医保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参与部分,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下,医保政策也在随着农村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这种调整的依据是如何体现的?对建档立卡户及贫困人群的保障产生了什么变化?其实施效果如何?本文将以兰州市为案例,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本文选取兰州市医保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为研究对
课堂参与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课程知识学习保持持续热情的状态的体现,它以活力和专注为主要特征,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视角,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从课程认知、教学环境、课堂互动维度,调研了解当前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情况,试图为学校进一步纵向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