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化合成醋酸中工艺冲洗系统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石油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羰基化合成醋酸中工艺冲洗系统的概况,总结了针对管线冲洗、动设备冲洗等进行的工艺优化措施,实现了动设备故障率降低及装置节能降耗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低温水解和Na2CO3活化制备了灵芝孢子粉基电容炭,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容炭主要为微孔结构,孔径以0.8~0.9 nm为主.扫速为5 mV·s-1时,由循环伏安(CV)测试得到该电容炭的比容量为135.9 F·g-1.在恒流充放电(GCD)测试中,当电流密度由0.5 A·g-1增至20 A·g-1,该电容炭的容量保持率为80.1%,表明该样品适合大电流充放电.该样品较小的阻抗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分析传统同步碎石封层车的整车结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提出了同步碎石封层车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基于某型号同步碎石封层车基本参数及动力性能指标,对同步碎石封层车混合动力系统中主要动力元件进行参数匹配研究及选型;结合混动同步碎石封层车4种工作模式下能量流动特点和转场、作业两种工况下的能量需求,研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制定增程式车辆发动机和辅助能量源间的能源管理策略.运用Cruise仿真软件搭建同步碎石封层车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将所提能源管理策略导入Cruise仿真平台,基于Cruise和MATLAB联合
针对某款带有双质量飞轮(dual-mass flywheel,DMF)的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器轴系,进行了扭振特性多目标多参数优化与鲁棒性分析.首先在系统仿真软件Amesim中搭建了其扭转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仿真与实测的增程器轴系自由端转速波动验证了模型,发现模型能较好地与试验结果吻合.选取轴系各段转动惯量、扭转刚度及阻尼等14个主要设计参数作为待优化参数,并以轴系强度、刚度与低阶固有特性等要求为约束条件,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
综合录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有效保证其钻井参数的真实性,同时还能为石油地质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在研究综合录井参数和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录井的原理和优势建立了符合本工区块的事故预警系统,并结合现场实例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柴电混合动力系统级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利用仿真软件搭建了实时整车模型,并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柴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诊断框架.采用一对一方法构建多分类器,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8%.构建了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实时仿真,验证了实时环境下基于支持向量机诊断算法能有效实现对混合动力系统多故障并发模式诊断.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某中型柴油机平台及其衍生的混动平台上开展了电动增压系统匹配方案对于整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基于柴油机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动压气机布置形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在基于同一柴油机升级的混合动力平台上研究了应用电动压气机的效果.结果表明:柴油机平台上,电动压气机串联布置形式优于并联式.串联前置时低速转矩提升了13%,进气量提升了44%,制动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改善了12%;串联后置时转矩提升了11%,进气量提升了37%,BS
针对液态CO2对矿井防灭火方面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液态CO2对矿井惰化效果的影响,结论是:在工作面倾向方向上,当注入不同浓度的液态CO2,其浓度分布曲线呈现出先降低后平缓随后又降低的变化关系,且随着液态CO2注入浓度的增大,CO2对采空区域的扩散效果是逐渐提高的,而工作面O2浓度是逐渐减少的,综合可得出,液态CO2浓度是5kg/s为理论最佳注入浓度.
钻井液流动换热能力是影响深层超深层钻井时效的主要因素,如何强化钻井液换热对于钻头冷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钻井液对流换热特性,本文基于Fluent流动换热的数值模拟,建立钻井液垂直管道流动换热模型,得出钻井液对流换热系数随温度、流速的变化规律.对钻井过程冷却循环的技术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讨论了测定高浓度含油污水中油含量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分析测定的因素,对全自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研究.
针对大倾角放顶煤智能化工作面建设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经煤矿开采管理实践检验,坚持安全化生产思路,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围绕工作面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做好严格的把控,对保障智能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技术手段,配置高性能的监控装置,对作业面的环境和设备以及人员等实施严格的监控,及时掌握作业现场的情况,强化对生产的安全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