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来,受环境污染加剧、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发生真菌感染,进一步增加死亡风险[2].老年AECOPD患者受年龄、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抵抗力下降,免疫状态失衡,防御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3].
其他文献
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呻吟、哭喊、挣扎及无理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意外拔管、伤口破裂及心脑血管等问题.研究显示,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意识不清,且对于躁动知识了解过少,容易引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将知信行教育模式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可以增加患者对于躁动知识的理解,转变患者对于疾病态度,并作用于患者行为,增加其护理配合度,可以降低麻醉复苏期护理风险[1].本研究拟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麻醉复苏期气管插管患者躁动的影响,报道如下.
复发性流产(RSA)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疾病[1],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会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妊娠结局[2].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是依托于社会心理学,为了落实具体护理职责而关注患者的需求,对患者不良行为和情绪进行引导的护理模式[3].
锁骨钩钢板广泛应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1],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肩痛、肩峰撞击、肩峰溶解、肩峰下穿出、脱钩及应力性骨折等[2-3].研究发现,肩锁关节有解剖学上的差异,约73%的肩峰呈平坦型(肩峰与锁骨的夹角<10 °),剩下的肩峰呈斜坡型(肩峰与锁骨的夹角≥10 °),肩锁关节与锁骨钩钢板匹配不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4].本研究拟观察适肩峰形态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健康行为习惯管理是脑卒中规范化治疗的关键,即通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控制血压和血脂,进而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Ⅲ.行为改变理论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学干预手段,共包括5个阶段,常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本研究拟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效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脊柱退变性疾病并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0例,依照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
自发性气胸(SP)是临床常见急症胸部疾病,其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控制将会引发血气胸继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1-2].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外科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3-4],如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随着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兴起,临床对于术后康复也愈发重视,但目前临床术后康复优化方案尚未明确,常规临床护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5-6].呼吸训练法在胸外科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SP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7].基于此,本文
激越行为被认为是躁狂发作患者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言语或躯体攻击性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不利于患者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改善[1].研究显示[2],社交能力损伤与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如何有效改善社交能力已成为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角色认同理念开始被应用于精神系统疾病护理干预,有报道显示其在提高患者正向情感体验和社会活动参与度方面具有优势[3].
脑卒中患者越早接受有效救治,其致残率、病死率越低[1].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需长期卧床静养,且运动能力受损,肢体活动不便,因而脑卒中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普遍较高[2].循证护理能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则能提升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使其对自身病症、康复情况、注意事项有更全面地认知[3-4].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关节畸形、滑膜关节炎及关节疼痛肿胀等,具有反复发作及对称性分布等特点[1].目前RA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和遗传因子、内分泌情况、心理状况、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等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2].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其减量后病情易反复[3].艾拉莫德是一种新型的改善RA症状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不仅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关节损伤[4].本文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患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数伴有精神行为异常,临床主要行药物治疗,但多数传统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步态不稳、跌倒及骨折等不良反应,增加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1].多奈哌齐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乙酰胆碱水解,从而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2].奥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拮抗中枢5-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对AD患者认知功能和情感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3].本文探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认知能力和安全性的影响,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