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在乎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同事班级里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个调皮,而且特别不听话的小男孩和同学打架摔了一跤,头上起了个“包”。为了安全起见,同事便带着小男孩去医院做CT检查。
  片子出来后,医生仔细观察了后对同事说:“孩子没事,老师你可以放心!”
  但此时孩子却拿起CT片,认真地问:“医生,你再给我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我的脑子到底有没有问题?要是没问题,为什么每一次考试,我总是考不好呢?”
  同事听了这句稚气的话后,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有些惊讶,有些内疚,也有些惭愧——想不到这个孩子,原来也是如此“在乎”自己的成绩……许多时候,对于那些调皮贪玩的孩子,开始时我们也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教育、引导,但若我们看到孩子“屡教不改”,发现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育、引导都是白费口舌时,我们往往就会把这些孩子划入了“朽木”一类,对他们的教育,从此也失去了起初的耐心与爱心。至于孩子们的感受,却从来不曾考虑过。
  我想起了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中那个捡小鱼的小男孩,当有人说:“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谁在乎呢?”他却说:“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是啊,“这条小鱼在乎”。当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失去耐心时,想一想——这个孩子在乎;当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时,再想一想——这个孩子在乎;当我们将要把这些孩子归为“朽木”,不在乎他们的成绩时,最后再想一想——这个孩子在乎。想到了“这个孩子在乎”,我们就会多一点耐心和责任心,而教育也就多了一点希望与成功。
  (山东临沂临沭县实验小学陈鑫)
其他文献
一    王老师做班主任多年了,每天都要面对一些学生家长,或者是在教室门口谈话,或者是到学生家中家访,或者在办公室里讨论……有些时候,她从没有顾及到自己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和语气,也从来没有换位体验过每一位家长的内心感受。直到有一次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出了状况,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当她回来时显得疲惫不堪,显然这次谈话让她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同事问她:“你看上去很失落,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