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查明发生在某工厂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及危险因素等,并对事件调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病例定义为于2019年3月3日~3月4日期间在M工厂加班职工中发生腹痛、腹泻(≥3次/24 h)或呕吐症状之一者,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访谈和回顾性研究.收集病例的粪便标本、剩余食品和相关环境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阳性菌株的毒素基因.结果 检索到病例106名,罹患率为73.6% (106/144),临床症状以腹泻(78.3%,83/106)、腹痛(78.3%,83/106)为主,部分半腹部胀气、胀痛(9.4%,10/106),无发热;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潜伏期为2~22 h,可疑餐次为2019年3月3日的午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红烧鱼块[相对危险度(RR)=1.55,95%置信区间(95%CI):1.29~ 1.85]、蒜苗肉丝(RR=1.26,95% CI: 1.01 ~1.57)和雪菜烧鸭血(RR=1.47,95%CI: 1.16~ 1.87)有关;在3份肛拭子、3份环境样品中检出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和2份剩余食品均检测出α毒素和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PE)基因.送餐的D企业在加工经营中存在着被细菌污染并繁殖的条件.结论 本次事件是因食用某供餐企业提供的配送餐引起的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外送餐做好后应迅速冷却、低温储存,不能立即进食的,在食前要充分加热.